来自南京医生的关爱我院罗正祥同志牵头开

发布时间:2020-11-19

南京市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以来,医疗援藏从聚焦“病有所医”逐渐向“病有良医”模式转变,集中精力实施医疗扶贫民生项目,全县医疗软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当地农牧民医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西藏地处高原,高寒缺氧,人们的生育观点及方法相对落后,脑瘫发病率偏高。脑瘫是一种小儿时期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将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数据显示,截止到年,我国脑瘫患儿超过万,发病率大约为5.5‰-7.8‰,在世界上位居前列。

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罗正祥同志作为援藏医疗专家支医院,在顺利开展当地专科建设基础上,对该县脑瘫患情作了初步摸底和分析。目前20岁以下脑瘫患者约60名左右,因医疗及科普水平相对落后,家长对脑瘫疾病了解不足,患儿得到有效治疗比例偏低,导致肢体及智力残疾,不少家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为此,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在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南京第八批墨竹援藏组、当地卫生部门大力支持下,罗正祥同志牵头医疗专家组开启援藏脑瘫“四个一”爱心工程项目,即一次大型义诊、一本家庭康复手册、一套科普视频光盘、一个脑瘫康复中心。

精准指导——“一”次大型义诊

5月29日,罗正祥同志带队医院开展脑瘫义诊、专题科普讲座,同时为县城脑瘫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专家们为30多名脑瘫患儿及家长们进行脑瘫预防、诊断、治疗科普宣传,提供免费医疗专家咨询、健康体检及治疗指导,帮助家庭康复指导和制定家庭训练计划,并长期随访。建立南京-墨竹桥梁联系网,对于需要手术治疗评估的患儿,将通过远程会诊同南京专家交流;需要到南京治疗的患儿,提供桥梁联系。

爱心联手——“一”本脑瘫家庭康复手册

针对该区域脑瘫患儿治疗与干预不足现状,罗正祥同医院的康复科、儿科及妇产科等同仁编写了《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手册(藏汉双语)》,免费提供给相关人员学习。手册主要内容为家庭康复治疗的指导及外科干预的知识,科普性强,图文并茂且为藏汉双语,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得到藏族地区社区康复指导人员、脑瘫患儿家属及基础医疗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科普宣教——“一”套脑瘫科普视频光盘

为加强脑瘫科普宣传,除康复手册外,罗正祥医生还收集资料编辑了一套科普视频送给有需要的医务工作者和患儿家庭。通过专家讲解、康复演示和现场问答等方式,从脑瘫预防、康复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相关知识普及教育,多种形式促进脑瘫科普工作有效开展。

民生工程——“一”个脑瘫康复中心

区域脑瘫康复中心既是公益性事业,也是民生项目,承担着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鉴于当前墨竹工卡县乃至拉萨市建制区县内尚无一家脑瘫康复中心,经南京援藏组领导及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支持,在罗正祥同志牵头与推动下,拉萨市区县下首家脑瘫康复中心即将成立,医院康医院康复科提供人才培养支持,为当地脑瘫患儿和家庭带来福音。

罗正祥医生介绍项目情况

入藏已近三月,时间飞逝,总想快马加鞭在有限的时间内力所能及的多为当地做一些事情。脑外科手术技能的帮扶尽管富有意义,但只能传帮带几个医生,以及为少量的患者带来利处。而一个科室或者中心的建立,将会给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罹患相关疾患的患者带来帮助,这是我规划该项目的初衷。在援藏前我就听南京的专家说高原这个地方脑瘫患儿较多,而脑瘫的神经外科治疗也在我所从事的学科范畴内,所以入藏伊始,除手术技能“传帮带”之外,我对所在县域的脑瘫患儿展开调研,向组织领导报备后,得到援藏政策、人员和资金大力支持。如此,才能在这几个月内,初步完成援藏脑瘫“四个一”爱心工程项目。在此,我很感激我们南京援藏组对我的脑瘫健康扶贫民生工作规划的肯定和做支持决策的果断,也很感医院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感医院专家给这个项目策划及实施提供的的所有帮助。

医院

一切为了病人

大医精诚仁爱奉献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buaw.com/zlff/10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