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训练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许多患有脑瘫的儿童由于异常的步态模式而难以纠正。因此,在儿童开始学习行走时,需要进行按照正常步态进行的训练。在儿童仰卧位和坐位时,治疗师会训练他们的下肢控制能力。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屈曲和伸展髋关节,屈曲膝关节,背屈踝关节的练习是必要的。 1、患儿仰卧在床上。治疗师帮患儿屈曲下肢,足底平放床上并使足稍外旋、外翻,然后将腿放回原处。 让患儿自己学会慢慢屈曲和伸展下肢,使小儿学会控制髋,膝关节轻微屈曲状态的位置上保持患腿不倒向床面。下肢屈伸动作可两腿同向进行、交替进行或交互伸屈活动。 2、在仰卧位时屈曲患腿,治疗师使其在充分屈髋,屈膝情况下进行膝关节交替伸屈活动。 3、令小儿坐在椅于上,两足平放带轮平板上,练习两腿同时向前、后方向滑动,然后使一脚踩在地上,固定不动,另脚仍平放板上,继续使带轮板向前后作小幅度滑动,两侧交替练习(图9-11)。 此外,可令患儿坐在椅子上,两足平踩地上,使两足向前后交互平移滑。 在进行上述动作时,治疗师手法要轻柔,缓慢,始终保持踝背屈或伴足稍外旋,外翻,并使患儿思想放松,不可用力,防止下肢出现联合反应和强化伸肌痉挛。 对股四头肌肌力减退而致步态拖拽者,可鼓励其反复练习跨越地上放置的障碍物。练习上下楼梯。 患有手足徐动型的孩子在行走时步幅通常较为紊乱。治疗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改善步态:先在地面上画上一些等距离的脚印或划线,根据患儿的步幅来进行,然后教给孩子在行走时将脚踩在划线或脚印上。 如果孩子在行走时双手不能交替协调摆动,治疗师可以让他们在原地双臂摆动,先学习站立时双手向前后摆动,然后学习在原地踏步时双臂前后同向摆动,最后学习左右臂向前后交互摆动,就像进行踏步操练一样。 行走只是在平地上移动,完全能够应付日常生活。下一步的训练目标是逐渐培养走的距离增长和速度加快。 在训练跨过门槛时,需要从较窄的板条开始训练,逐渐增加高度和宽度,然后练习下低台阶,并逐步在真正的台阶上抓着扶手进行逐步上下训练。 对于那些肌肉有痉挛现象的孩子,下台阶动作较为困难。因此,在家长拉着孩子行走时,需要避免用力过猛和抬得过高,以防止因行走不稳而摔倒。 同时,需要教给孩子安全的摔倒的方法以及正确的站起来姿势。 随着训练的进行,可以逐渐增加活动内容并使其更加实用化,进一步教导孩子如何上下汽车、过马路,并熟悉警车、交通信号灯等。最终,之后就可以在街上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