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型脑瘫常见步态的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瘫运动方面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尖足、剪刀布、屈膝、屈髋等症状。北京黎明小儿脑瘫治疗中心为你解答这些症状出现的原因,同时告知这些症状应该给予的治疗方法。 (1)主要原因及特点:以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高为主,导致距小腿关节过伸,无法背屈,站立时足底部不能起到支撑面的作用。患儿站立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平衡能力也因主动肌与拮抗肌直接肌力不协调而受到影响。 (2)治疗方法 a、被动运动:可采用肌肉牵拉技术对小腿三头肌进行反复牵拉和持续性牵拉,也可以采用关节活动技术以扩大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如果患儿的肌张力过高,可以取仰卧位,治疗者先屈曲患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然后对距小腿关节进行牵拉,此方法较伸膝伸髋姿势下进行距小腿关节的牵拉更为容易:患儿取仰卧位治疗者反复屈曲患儿的膝关节的同时,对小腿三头肌进行牵拉;牵拉者过程中治疗者应根据患儿是否存在足内翻或外翻,调整抓握患儿足的方向,以避免虽然牵拉了小腿三头肌却加重了足的内、外翻。 b、主动运动:可以使患者取蹲位,双足间距与肩同宽,足尖略向外倾斜,治疗者位于患儿后方,双手控制患儿膝关节内侧做前后或左右移动;在辅助下能够站立的患儿,可以采取弓步,前后或左右推动患儿的膝关节或髋关节,使患儿在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降低距小腿关节肌张力;具有足背屈能力的患儿应对其进行走动足背屈训练,增加胫骨前肌的肌力,以对抗小腿三头肌的肌张力,从而协调距小腿关节的运动。 c、关键点控制:患儿骑在圆滚上,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关键点进行被动屈曲的同时,使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降低、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扩大,治疗者也可以协助患儿左右晃动圆滚,以扩大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取仰卧位进行主动屈髋屈膝训练,在此过程中可逐渐扩大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 (1)主要原因及特点;由于髂腰肌和腰大肌肌张力增高导致髋关节屈曲,站立时重力线在髋关节前方通过,难以维持立位平衡。 (2)治疗方法 a、被动运动:患儿仰卧位于球上,治疗者将患儿两侧膝关节置于自己身体两侧,使患儿双下肢分开。通过骨盆的重力对髋关节周围肌肉进行牵拉,既可避免腰椎前突,又可充分牵拉髋关节。 b、主动运动:对于具有站立功能的患儿,可在患儿面前放置一个大球,治疗者控制住球后,使患儿主动仿佛推球,在推球过程中花儿的髋关节会重复屈曲和伸展,达到促通患儿髋关节活动能力的目的。 c、关键点控制:患儿取站立为,治疗者拿玩具从侧方递给患儿,玩具的高度要高于患儿头部,同时用语言鼓励患儿抓起玩具,在患儿上肢外展、外旋位和抬头时,促使患儿的躯干和髋关节产生协调性伸展。 (1)主要原因及特点:双下肢内收肌肌张力增高,导致双下肢交叉,影响患儿翻身、爬行、站立和步行。 (2)治疗方法 a、被动运动:患儿仰卧位于三角垫上,治疗者用自己的腘窝控制患儿一侧膝关节,双手控制患儿另一侧下肢,依次屈曲患儿髋关节、膝关节和距小腿关节,进而外展、外旋下肢,然后伸展下肢同时保持距小腿关节背屈姿势,维持一定时间后回到起始位。改动作应反复进行以达到牵拉内收肌的目的。应注意循序渐进,角度从小到大;患儿在玩具木马上机械牛适量运动,会产生持续性牵拉内收肌的作用。 b、主动运动:患儿仰卧位或侧卧位,治疗者手中拿一安静放于患儿身体外侧,用语言指导患儿踢玩具,以达到患儿主动牵拉内收肌的作用;对于具有步行能力的患儿,可使其扶墙横走,在运动中主动牵拉内收肌,此项训练可促通患儿的运动感知和运动认知能力。 c、关键点控制,患儿坐在小椅子上,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可降低内收肌的肌张力。 (1)主要原因及特点:股四头肌中骨直肌肌张力增高,导致膝关节过伸,这种膝关节过伸即使在患儿仰卧位时仍然存在。 (2)治疗方法 a、被动运动:患儿俯卧位于三角垫,治疗者反复屈曲,伸展患儿的膝关节,屈曲时要使小腿尽量贴近大腿后侧,以此牵拉股四头肌,患儿取坐位于小椅子上,治疗者适度压迫和叩击骨直肌,以此降低骨直肌肌张力。 b、主动运动:患儿取仰卧位,主动反复屈曲和伸展膝关节的动作,如果因肌张力低导致运动范围过小,治疗者可以辅助完成关节的全范围活动,治疗者也可以压迫同侧内收肌肌腹,诱发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 c、关键点控制:治疗者嘱患儿于斜坡向下行走两不后站立,次时患儿的距小腿关节作为关键点呈跖屈状态,可使骨直肌肌张力下降致膝关节呈屈曲状;这时治疗者可以将玩具在患儿侧方高处递交患儿,患儿伸手抓握的过程中,髋关节得到伸展,避免纠正膝过伸同时促使髋关节过度屈曲。 (1)临床表现:步行时足触地部位主要是足向前外侧缘,第5跖骨基底承重部位疼痛,导致距小腿关节不稳,进而影响全身平衡支撑相早期和中期由于踝背屈障碍,导致胫骨前向移动受限,从而导致促使支撑相末期膝关节过伸,以代偿胫骨前移不足,由于膝关节过伸,足蹬离力降低。髋关节代偿屈曲,患肢摆动相地面廓清楚能力降低。 (2)治疗方法 a、被动运动:患儿取仰卧位,治疗者将患儿的下肢外展、外旋后,托住患儿足底部向前、向外牵拉距小腿关节周围肌肉,并反复活动距小腿关节,扩大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最大阻力的方向即为牵拉的方向。牵拉过程中不可过度用力,防止肌腱的拉伤。 b、主动运动:若患儿具有步行能力,治疗者可让其在呈凹面的两条三角形长木板行走,可使患儿的足内翻得到纠正;治疗者控制患儿呈蹲位,玩玩具,治疗者将其双足固定于外展、外旋位,患儿的体重会抑制足内翻。 6足内翻步态 (1)临床表现: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足跖屈畸形。可以导致足内侧疼痛,明显影响支撑相负重。步行时身体重心主要落在踝前内侧。踝背屈受限,影响胫骨前骨前后移动,增加外翻。距小腿关节疼痛、稳定性差。早期支撑相可有膝关节过伸,足蹬离缺乏力量,摆动相肢体廓清障碍。 (2)治疗方法 a、被动运动:患儿取仰卧位,治疗者控制患儿的足外侧缘,向内、外侧进行反复牵拉,以刺激胫前肌、胫后肌的兴奋性;对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做快速的叩击,以诱发肌肉收缩。 b、主动运动:可以让患儿在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长木板上行走,促通其足外侧缘持重,若患儿的距小腿关节有部分活动度,治疗者可以协助患儿完成全关节范围的活动,若患儿能够完成步行,则应在患儿的鞋子里面、足弓下方放置一块小布团或垫,可以撑高足弓,使足外侧缘承担部分体重。 很多家长为孩子的这些异常步态的纠正而烦扰,可以根据我们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康复训练,有些操作是专业操作,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做进一步的练习。 整理:全球康复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