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常见20条临床脑性瘫痪的超早期

发布时间:2016-11-11

脑性瘫痪的超早期症状,早在新生儿期和婴儿期0-6个月就出现的临床症状,通常我们把这些症状叫做脑瘫超早期症状,早期的脑瘫又统一称为中枢协调障碍或脑损伤儿。所以脑瘫的早期症状就是中枢协调障碍和脑损伤的早期症状。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身体扭转,3-4个月身体不对称扭转姿势,提示锥体外系损伤,手足徐动型脑瘫

(3)哺乳困难,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4)易惊吓或嗜睡不醒,睡眠不规律,或持续哭闹,哭声微弱。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5)生后3个月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6)抬头不稳定,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7)拇指内扣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脑损伤,脑瘫。

(8)不会翻身,6个月还不会翻身。

(9)不能独坐,7个月不能直腰坐,10个月不能自由坐自由玩,提示发育迟缓,脑瘫,或智力低下。

(10)不会主动伸手抓物,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11)痛苦面容不笑,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12)手眼口协调差,自发运动减少,自发运动左右差。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双下肢外展外旋。触摸小儿大腿内侧僵硬,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3)身体肌肉僵硬,容易激惹,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

(14)异常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15)斜视3-4个月斜视眼球运动不良,翻白眼,提示脑损伤,癫痫。

(16)流口水及其吃手,12个月以后诊断有意义

(17)使用脚尖站立,4-5个月脚尖站立,6个月以后应全足站立,如果是10个月仍脚尖支撑站立,具有考虑痉挛性脑瘫。

(18)不与人对视,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以后有诊断意义。

(19)不能抓站与扶站,10个月还不能抓物站,正常8个月即可抓站或扶站。考虑肌病,软瘫等。

(20)不能迈步,13-15个月还不能迈步,牵手不能迈步,考虑运动迟缓或肌病,软瘫等。

撰写作者简介;

徐海洋男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康复治疗系,康复治疗师、医院、年从事康复治疗工作至今。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颈肩腰腿痛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专业擅长、儿童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系统康复治疗,高危儿童的早期干预康复、儿童骨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儿童运动发育的康复、颈肩腰腿痛的保健康复等。

版权声明;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尊重知识与劳动。本平台发布信息与内容的版权属相关权利人所有,最终解释权归本平台所有,如存在使用不当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康复专业信息,请及时







































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症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buaw.com/zysx/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