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型脑瘫是脑瘫的一种,常见于幼儿,那么它的表现和治疗方法是怎样的呢? 通过下面的文章,相信您将会有更好的了解。 迟缓性瘫痪(flaccidparalysis)又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周围性瘫痪。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lowermotorneuron),即脊髓前角细胞或脑干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病变所致。它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喝小脑系统各种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经前根、周围神经传递到骨骼肌的运动终板。 迟缓型脑瘫多见于幼儿。 1.对外界的反应较平淡。 ?2.肌张力低下,抗重力能力的低下和维持某种姿势能力的低下,头部、躯干的上拾,四肢的支撑均较困难。? 3.多喜仰卧位。仰卧位时,上肢、下肢均处于外展外旋的状态,头部偏向一侧,呈“青蛙姿势”。 ?4.一般在2—3岁以后,大部分患儿可能会转换成手足徐动型和痉挛型,有个别的可能会转换成共济失调型。 5.肌张力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受到突发的外来刺激肌张力就会立即迅速升高,出现肌张力的亢进。主要是以背部伸肌为主,呈角弓反张的状态。 弛缓型脑瘫运动训练的目的是促进自发运动,提高肌力,抑制角弓反张,同时使肌张力保持稳定,从而维持正常的姿势和完成正常的活动。 1.增强肌力、提高双下肢肌张力: ①通过拍打,叩击手法促进肌肉收缩,增强肌力。? ②关节的加压和本体感觉刺激,从而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③被动运动(认知能力差)防止肌肉萎缩,增强本体感觉? ④肌力训练(认知能力尚可)。 2.促进自发活动的出现,诱导主动运动: ①诱发上肢的移位和支撑利用玩具或者声音等刺激对患儿进行上肢关节活动训练和上肢的被动移位训练和手支撑训练。 ②诱发下肢的负重功能主要是被动站立训练。 3.粗大运动的发育: ①头部控制训练 ②翻身训练 ③手支撑能力 ④坐位保持及平衡能力训练? ⑤爬行训练 ⑥跪位保持及平衡能力训练 ⑦站立及平衡训练 ⑧步行能力训练训练方法与痉挛型脑瘫的训练方法基本相同。 4.抑制背伸肌紧张,控制角弓反张 ①抱球姿势抑制头背屈。 ②让患儿仰卧于Bobath球上,握住患儿双小腿,做前后的摆动,从而抑制背伸肌紧张。 大概就是这些,有状况病情相同的宝宝,在家也可以进行锻炼啦。有问题可以咨询禾润康复群和康复组的老师们,我们将竭诚为你们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