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脑瘫的诊断与治疗中,评定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小儿脑性瘫痪患者的发育水平、障碍程度、异常姿势与反射的状态及其产生原因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脑性瘫痪的评定主要从肌张力、自发运动状况、姿势发育、反射发育、精细活动、言语发育等6项评定。 主要检查安静状态下的肌张力,可以通过大关节的屈伸度数,被动摆动肢体的状况以及被摸肌肉软硬度来做大致的判定。改良Ashworth可做定量分析。 量表: 评定标准: 把脑瘫儿放在自然放松、完全自由的状态下,观察患儿的自发运动或行为。 自发运动的种类或部位、随意控制的程度; 活动和肌张力的左右差别; 有无随意运动,有无影响因素,如激动兴奋; 各种姿势的特征; 残存的原始反射; 对声音和光刺激的反应; 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有无多动和自闭症倾向。 姿势发育又称为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小儿整体性运动的发育。 量表的指定收到各种国情、民族习惯、环境因素等影响,因此,各年龄段的姿势发育表现略有不同。 儿童手应用能力的发育表: 儿童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调查表: 原始反射超越了消失的时间,多认为反射发育异常,但要与兴奋、哭泣条件下出现原始反射相互鉴别。 原始反射消失后,出现的翻正反射是运动发育的基础。若翻正反射延迟出现或者还未出现,提示脑部损伤的可能性。 一般3岁以下的脑瘫患儿言语发育检查可对照如下表: 治疗脑瘫患儿三甲儿童康复推荐 ↓↓↓↓ 儿童智能康复PT联合单元 ↓↓↓↓ 儿童智能天网悬吊训练平台 ↓↓↓↓ 儿童智能天轨步态训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