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想是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奔跑、去蹦跳……”对于患有“马足蹄”的孩子来说,简单的跑跑跳跳,是遥不可及的梦。 我们都知道每年的6月1日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但是您知道吗,在儿童节2天后的6月3日,就是世界马蹄足日。 过去人们对马蹄足认识不足,有许多患儿从出生开始罹患这种疾病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最终发展成一生的残疾。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生带来的贡献,将他的生日6月3日定为世界马蹄足日。 No.1 什么是马蹄足 马蹄足全称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又称为先天性畸形足,多见于先天性发病。 其外观特点就是足踝部跖屈、跟骨内翻和足部的内收,形似马蹄状。 患者受累肢体膝以下肌肉、韧带、骨关节及神经血管结构发育不良或存在畸形,严重的话患肢不能负重站立或行走。 这种疾病发病率占新生儿的1‰,中国儿童的发病率约为0.5‰,其中50%为双足发病。 No.2 马蹄足的病因 马蹄足常见于先天性发病,即出生后便有足踝部畸形。 尽管大部分是散发病例,但是有报道称马蹄足有家族遗传的倾向,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率约为24%,其原因可能与常染色体中基因缺陷有关。 有人认为可能与胚胎时距骨内的胚芽缺陷,引起距骨在发育中持续跖屈和内翻有关,也有人认为是由于神经肌肉发育异常而引起踝关节继发改变。 此外马蹄足患儿胫前动脉发育不良以及肌纤维分布异常也可能是发病原因。 除了先天性的这些原因,后天的原因也会形成马蹄足,比如外伤后骨折畸形愈合马蹄足、痉挛性脑瘫马蹄足、脊髓及腓总神经损伤后马蹄足等。 No.3 马蹄足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先天性马蹄足的治疗应当首选非手术治疗,越早开始治疗(最好在出生后1周开始),治疗成功可能性越大。 因为此时新生儿足和踝部软组织柔软,弹性相对较大,还没有严重的肌萎缩或僵硬,对管型石膏固定制动时的抵抗阻力较轻。 很多临床经验表明非手术治疗切实可行、疗效可靠,可避免手术,或降低以后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概率。 不建议早期采用手术治疗的原因还有婴儿足部手术容易形成瘢痕和僵硬,对以后足和踝的功能有很大影响。 具体的非手术治疗方式有很多,最广泛接受并临床使用的是由IgnacioPonseti倡导的Ponseti技术又称为“早期连续石膏矫形加经皮跟腱切断延长术”,其具体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手法复位,恢复舟骨、骰骨与距骨头和跟骨的复位; 2、使用长腿管形矫形石膏,屈膝位足外展位固定。每周更换1次石膏,逐渐纠正足踝畸形; 3、局麻下经皮跟腱延长切断,完全纠正足踝畸形; 4、继续使用矫形石膏治疗2-4个月; 5、佩带Denis-Browne支具,前3个月全天使用,以后间断(仅睡眠时)使用,直到6岁。 通过这种治疗,约90%的患者恢复到正常,其中有30%左右的患者不需要跟腱延长术。 如果后期畸形复发,患者可以接受跟腱延长术和胫前肌腱移位术来维持矫正后的形态。 手术治疗 如果患儿不能在2岁之前接受非手术治疗,畸形的足踝可能发生僵硬和粘连,这是已经不适合在做单纯的非手术治疗,而应该采用手术纠正。 手术包括组织松解、截骨、骨切除以及关节融合等方式。 所以,家长们一旦发现宝宝出生后有马蹄足,应尽早找医生治疗,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太小不忍心治疗而耽误病情。如果治疗不及时,后续治疗会有很大麻烦,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 如有骨科相关问题 点击下方即可「在线咨询」 ↓↓↓ 往期精选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