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谨慎而后行医!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致其得! 10、髂胫束 往往有痉挛,有时因为痉挛较重病人疼痛十分激烈,止痛药都难以奏效,针刀切断部分挛缩的髂胫束,可使疼痛立即缓解,而且有长期的效果。 髂胫束痉挛,同时可使大腿抬起困难,切断部分痉挛的髂胫束,往往可迅速使大腿抬起。 11、腘绳肌痉挛 部分病人有腘绳肌痉挛,对髂腰肌的抬下肢的作用产生拮抗,使下肢不能抬起,用针刀切断部分腘绳肌纤维,往往迅速使下肢抬起。 12、小腿伸肌的痉挛 胫前肌、趾长伸肌、趾短伸肌等,可使足外翻、背曲,针刀切断以上部分纤维,可使足外翻、背曲明显好转。 注:纠正足外翻对瘫痪的康复至关重要,切断部分胫骨前肌可显著纠正足外翻。 13、小腿屈肌的松弛 对于瘫痪的小腿三头肌,可使针刀刀刃与肌纤维方向平行刺入,使松弛的肌肉增强肌力。 14、皱眉、口角歪斜的治疗 针刀刺激眶上孔的眶上神经、眶下孔的眶下神经、颏孔的颏神经、茎乳孔的面神经;针刀刀刃与口轮匝肌、眼轮匝肌的肌纤维平行刺入,对纠正口眼歪斜有显著的效果。 15、舌肌的治疗 健侧舌横肌和舌垂直肌将同侧舌纵肌拉向前,而对侧即瘫痪侧舌纵肌不能同样伸出,使健侧向患侧移位,舌尖偏向瘫痪侧。对于舌偏瘫的病人,可使针刀刀刃与舌纵肌平行刺入,使舌瘫痪明显好转。 16、足底筋膜 足底筋膜的痉挛可使足屈曲,针刀切断部分筋膜,可使屈曲好转。 针刀对颈椎的任何病变进行治疗,可改善大脑的血供,恢复颈部的内脏神经功能,对中风后遗症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以上是中风偏瘫的针刀治疗方案,脑瘫,小儿麻痹的瘫痪的肌肉以及痉挛的肌肉的治疗与中风偏瘫的治疗方案是相同的;针刀治疗颈、胸、腰、骶神经根外口的方法也是同治疗中风偏瘫的针刀治疗方法相一致的。 感觉性神经中风的针刺治疗: 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可分为运动性神经性中风、感觉性神经性中风。以上内容介绍了运动神经性中风的针刺治疗,以下介绍感觉性神经中风的针刺治疗。 1,临床表现: 感觉神经性中风,其临床症状是肢体的运动没有多少障碍,或者合并有轻度的运动障碍,而主要是感觉到半身麻木,以及紧缩感。体格检查时可发现病变侧的肌肉痉挛。 2,发病机理: 笔者认为,中风所累及的部位是以躯体的感觉神经为主的,所以常表现为麻木或肢体运动的不灵活。因为大脑的姿势调节系列往往被波及,所以临床上往往合并有肢体肌肉的反射性的痉挛及挛缩,从而使在这些肌肉的间隙走行中的血管受压,致使这些血管支配的神经产生缺血缺氧,产生麻木;神经纤维因缺血时间较长可致脱髓鞘,可产生麻木;神经轴流因为受痉挛的肌肉的卡压,可发生循环障碍,从而产生麻木。 3,针刺治疗 (1)C1、2、3、4的前或后结节的疏通剥离,颈上交感神经节的分支脑膜支(其治疗的部位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与乳突前下缘的交汇点)的疏通剥离。 通过以上治疗改善大脑的血供,使姿势调节系统得到改善或恢复,从而缓解肢体肌肉的痉挛或挛缩。 (2)头脸部的麻木 针刀切割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额肌,以及颜面部其他的肌肉。 (3)胸部的麻木 针刀切割胸大肌、胸小肌,尤其要把胸大肌在肱骨大结节嵴处的瘢痕粘连,用二型针刀切断部分挛缩的纤维。 (4)上肢麻木 针刀疏通剥离臂丛(斜角肌三角,喙突内侧缘,臂丛在肌肉间隙行走的过程容易出现卡压部位),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腋神经等在肌肉间隙的卡压粘连处。 切断部分旋前圆肌、旋后肌、旋前方肌、腕横韧带痉挛、挛缩的部分纤维,缓解这些部位的神经血管的卡压,对上肢的麻木有较好的疗效。 颈椎前、后结节的疏通剥离,解除臂丛、颈丛神经的卡压,对治疗上肢及颜面部的麻木的治疗是重要的。 (4)下肢的麻木 L1、2、3、4、5的神经根管的内、外口的疏通剥离,解除腰丛、骶丛的卡压,对腰、臀、腿的麻木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针刀疏通剥离梨状肌下缘中、内三分之一处,解除坐骨神经在臀部出口处的卡压;针刀疏通剥离坐骨神经在腘绳肌之间的卡压;针刀疏通剥离胫神经在小腿三头肌间隙的卡压,以及踝管的卡压;针刀疏通剥离腓总神经在腓管及腓骨颈腱弓的卡压,以及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在小腿前间隙的卡压等。 针刀切断部分胫骨前肌、胫骨后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等痉挛或挛缩的肌纤维。 中风、脑瘫病人由于病情日久,其疤痕及粘连是较严重的,有时用I型针刀切割效果欠佳,此时必须用II型针刀对较严重的疤痕以及挛缩较严重的肌肉、筋膜进行切割,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条索状的挛缩的纤维,要用凹槽针刀(开叉针刀)进行切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