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有哪些原则呢

发布时间:2020-11-26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原则

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有哪些原则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遵循神经运动发育程序,从头向尾方向及中枢向末梢方向顺序进行训练。从控制头开始,接着训练控制躯干及上肢的支持性,最后训练下肢的支持性,即抬头→竖头、平衡→翻身→坐位、平衡→站立、平衡→行走,而肢体运动程序由近端向远端发展,即上下肢→手、足→指、趾。

在康复实践中,如果孩子已能竖头,且能保持在正中位,训练则应从翻身训练开始;如果孩子已能坐起,训练则可从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开始,不必进行过多的翻身训练,但也不能从坐位平衡直接过渡到行走。四肢异常模式的控制顺序是由近端至远端。

2.控制异常姿势反射,诱导正确姿势出现并强化之。在日常训练中,因某一动作诱发孩子的异常姿势出现及紧张度增高时,应尽量避免此类动作。

相反,若某一动作或姿势引起小孩肌紧张降低或正确运动模式出现时,则应在训练中多次反复并强化此类动作。

当诱发出希望的反应或姿势时,为了强化,应尽可能的使之持续,进行“时间的增加”,使这些训练获得的动作向日常各种动作泛化,完成协调的运动功能。

一般来说,肌张力高的患儿因关节异常固定而缺乏运动性,肌张力不稳定的患儿因运动性好而缺乏固定性。所以要针对病型采取必要手法。对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则需要用强刺激的叩打、拍击、压迫等方法。

3.尽量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对待,而不是侧重于治疗单个肢体肌肉或关节。

因为大脑的功能是一个有机联合整体,一个部位受损后,会累及与此相关联的整个通路。有效的方法是在受损部位建立新的通路,避免正常部分功能受累,也正是多次反复强化的训练才能促进大脑受损部位通路的建立。

4.适当提供触觉和本体感觉输入,如刷擦、拍打.挤压、冰水等刺激。

5.整个训练均需要认真的计划和安排。首先评估找出存在问题,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评估。循环往复,直至恢复要达到的目标。

6.基于脑的可塑性理论,诸方法都强调重复(强化)训练,这对患者掌握运动的控制及协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强调视、听觉对促进运动反应的重要性。训练中应给予口令,要求孩子尽可能用视觉追踪动作反应。

7.训练前肌肉紧张的缓解。

在做任何训练动作时,必须注意缓解肌肉紧张,否则训练难以进行。

对整个身体都紧张的儿童,使之仰卧位时,其屈曲紧张非常强烈,反之,使其俯卧位时,身体呈硬性屈翘状态。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使患儿身体侧卧,轻轻将手放在患儿肩和腰部,先用一手固定腰部,然后另一手前后摇动肩,使之放松,除去紧张后再进行训练。还可先固定肩后摆晃腰部,交替进行。为了使患儿自身体验这种弛缓的感觉,要反复做。

(如图1-1)

对于一个上肢或下肢关节僵硬的患儿,则应从上肢开始,按肩、肘、腕关节的顺序,使其屈曲或伸展,此时切记不要操之过急或用力过强,预防肌腱拉伤或骨折。而后下肢按髋、膝关节、踝关节顺序来做。

对于下肢呈硬性伸展的患儿,可取侧卧位来缓慢地屈曲,伸展髋、膝关节,如果能够缓解的话,再仰卧时就容易缓解紧张了。

以上这些运动对预防关节僵化、挛缩有重大作用,应该每日坚持。肌紧张缓解后再能进行功能训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buaw.com/yfhl/10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