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大运动发展的康复

发布时间:2020-5-30

白癜风怎样能治疗好吗 http://m.39.net/pf/a_7453605.html
脑瘫早期诊断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都存在以下4种异常:①运动发育落后:②肌张力及姿势异常;③自主运动减少;④反射异常。这4种异常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有所不同。(1)新生儿期:一般脑瘫在新生儿期很难作出诊断,只有严重的痉挛型在新生儿期可以作出诊断,表现为伸肌张力增高(正常新生儿屈肌占优势),仰卧位时双下肢伸直,外展困难,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肘屈曲,两手紧紧握拳。但大多数痉挛性脑瘫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张力低下,活动减少。这一时期如有以下症状应引起警惕,如吸吮困难、觅食反应差、过于安静或特别易激惹、不停地啼哭等。(2)6个月以内的婴儿:这时期的脑瘫儿童从肌张力低下阶段进入肌张力增高(正常小儿随月龄增加,屈肌张力由较高逐渐转为正常),可通过检查各关节的活动范围了解肌张力,下肢可检查内收肌角、胭窝角、足背屈角及足跟触耳试验。了解上肢肌张力可检查围巾征。还可根据小儿在空间的姿势判断肌张力,托起呈俯卧悬空位,正常2~3个月的小儿能抬头,而痉挛型脑瘫儿童则因颈部肌肉张力低下,头下垂。扶腋下呈直立位时,正常小儿下肢呈屈曲状,而肌张力高的儿童则表现下肢伸直、内收,呈剪刀状。正常小儿3~5个月时躺在床上常常会将两手举到眼前,反复玩弄双手,脑瘫儿童在这个年龄段无此动作。如果两手紧握成拳(拇指紧握于手掌中)属异常,如一只手能张开,而另一只手紧握,则紧握的一侧不正常。正常3个月小儿俯卧时能抬头,脑瘫儿童抬头困难。正常儿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脑瘫儿童不能。这个年龄段的婴儿检查原始反射有很重要的价值,脑瘫儿童常表现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特别要注意下面3种反射:①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时表现为全身屈肌张力增高,脑瘫儿童表现为屈髋、屈膝、下肢不能伸直,臀部高高抬起,两肘屈曲、两手握拳。仰卧位时则表现为伸肌张力增高。此反射在正常新生儿期虽有所表现,但脑瘫4~5个月时仍不消失,而且比新生儿期表现更为突出。②不对称的颈肢反射:仰卧位头转向一侧时,面部一侧的肢体伸直,枕部一侧的肢体屈曲。正常小儿4~5个月时此反射消失,而脑瘫儿童则迟迟不消失,以致影响儿童翻身。③被动的支持反射:正常的新生儿,使其足底接触较硬的桌面并将重心移向此足时,可引起该侧下肢伸直。正常情况下此反射2~3个月时消失,而脑瘫儿童往往很难消失。如Moro反射在生后3个月以内。不出现或6个月后仍不消失均属异常,握持反射继续存在也属异常。此年龄阶段的脑瘫常表现为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对突然出现的音响或体位改变常表现为惊吓状。家长给儿童穿衣困难,很难将其手臂插入袖中,换尿布时难于把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边缘或水时,全身立即成僵硬角弓反张姿势。保护性反射不出现:正常小儿1个月当扶成直立位时能竖头,4个月小儿直立位时若向左右倾斜躯体时能调整头部,使其尽量保持正中位。4-5个月坐位或扶成直立时,若躯体向一侧倾倒,上肢能伸出做保护状。脑瘫儿童在此年龄段则不出现上述反射。(3)6个月~1岁:除极轻的脑瘫儿童外,几乎所有的脑瘫在此年龄段应做出诊断。正常儿6~8个月能两腿伸直独坐,而痉挛型脑瘫儿童因肌张力增高不能两腿伸直成坐位,就是扶成坐位,松手后随即向后倒下,从坐位拉双手成直立位时膝关节不弯曲,两下肢僵直、双足尖着地。7~8个月以后还不会爬也是脑瘫儿童常见症状,正常情况下爬时应双上肢交替向前移动,双下肢也交替地伸屈,如果爬时只是上肢活动,下肢没有伸屈运动,像跳兔那样则常是下肢瘫的表现。如果经常用一只手(即使是右手)去拿东西常是偏瘫的表现。还可做蒙脸试验,在小儿仰卧位时,用一条手帕蒙在其面部,正常儿会很快用手将手帕扯掉,按住其一只手则会用另一只手去拉扯,分别试验两只手,不会拉手帕的一侧属异常。8~9个月正常儿出现降落伞反射,脑瘫儿童在此年龄段不出现此保护性反射。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脑瘫在1岁以内往往不表现肌张力增高,常常安静地躺着,几乎没有自主运动,当抱起时能控制头成直立的姿势,坐位时下肢屈曲,髋关节外展,踝过度背屈,常被认为是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低下的表现逐渐转变为齿轮状肌张力增高,随着年龄增长,在自主活动时表现为异常动作增多,例如取物时,很难直接抓住想要取的东西,上肢挥动难于接近物体,精神紧张时更明显。手足徐动型早期婴儿面部可出现怪样表情,或吃奶时找不准乳头,表现为吸吮、咀嚼困难,经常张嘴,伸舌,构音困难等,但在1岁以内要想明确诊断为于足徐动型脑瘫有一定困难。

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立

●行走

●上下楼梯

●跑

●跳

●攀登

●平衡

●投掷

抬头

●抬头是宝宝出生后需要学习的第一个大动作。

宝宝俯卧时

1个月——无法主动抬头

2个月——下颏离开床面45度

3个月——下颏和肩部离开床面45度—90度

4个月——面部离开床面90度

抬头训练

●俯卧抬头法

具体方法:俯卧,逗引抬头

作用:锻炼颈背部的肌肉力量,增加肺活量,接受较多外部刺激。

翻身

●翻身是婴儿的第一个移动手段。

●学会翻身的时间并不固定

婴儿翻身的信号

●信号一

当孩子趴着时,他能够自觉并自如地抬起头,而且头到胸部都能够抬起来。

●信号二:

宝宝仰卧的时候脚向上扬,或者总是抬起脚摇晃。

●信号三

宝宝总向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侧躺着。

婴儿翻身练习的建议

●3个月时才能训练他翻身。

●最好在洗澡之后,保证室内的温度,宝宝穿少点衣服。

●动作一定要轻柔。

●要循序渐进。

●刚吃完奶后或身体不舒服时不宜练习。

●学会独立翻身后,仍要继续练习。

婴儿会翻身后应注意的问题

●防止引起窒息

●防止翻身硌伤或误食

●防止翻身坠床

会坐意味着:

-骨骼,神经系统,肌肉协调能力等发育渐渐趋于成熟。

-视野扩大,能接触的东西也多了。

婴儿“坐”的动作发展

●能够自由地抬头是婴儿独坐的先决条件

别让婴儿坐太久

●让婴儿长时间坐,会对他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骨骼柔嫩纤弱,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坐姿

-容易让脊椎侧弯

-血液循环及消化功能受到影响

学坐训练方法

●4个月时

引拉练习法

扶按练习法

●5个月时

靠坐

●6至8个月

独坐

注意的问题

●不要让宝宝采取跪姿使两腿形成“W”状或将两腿压在屁股下

●坐着背脊产生突出的情形时

●父母给予辅助方式

●建议辅助工具

●安全环境的安排

爬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

1.促进身体的成长发育

-锻炼颈部肌肉;

-锻炼胳膊及腕的力量;

-锻炼宝宝的协调能力;

-有利于骨骼及神经器官的发展

2.促进心理的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

3.预防儿童成长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手段

婴儿爬行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着地滑行

用手臂和腿推着身体前进。

●第二阶段:匍匐爬行

用手臂带动身体,两腿在后面拖着,腹部蠕动。

●第三阶段:四肢爬行

腿是直的,用脚和手着地。

婴儿练爬的方法

●三种爬行的训练方法

-定向爬

-自由爬

-转向爬

●爬行的注意事项

-1.要培养宝宝的兴趣

-2.要有足够大的爬行空间

-3.父母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4.饮食后不宜立即练习

-5.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为10分钟左右

爬行阶段的安全和卫生照护

-地板打扫干净,铺上席子,地毯或棉垫。

-家具尖角要用海绵或布包起来。

-室内电线,插口要绝对安全。

-窗户应有护栏,或者使床远离窗户。

-防止宝宝接近或爬上桌子

-不要让宝宝用爬脏的小手直接拿东西吃。

-最好在一旁看护。

站立

站立动作的发展

●新生儿期——踏步反射

●2到3个月——当扶至立位时,髋,膝关节弯曲

●6个月——呈立位时,两下肢可支持其体重

●7个月——扶站时,婴儿能高兴地蹦跳

●9个月——可扶站

●11个月——可扶栏独脚站立,或作蟹行

婴儿不宜过早学站立

●导致婴儿脊椎变形,下肢发生弯曲畸形,小手的肘关节发生“桡骨头半脱位”。

●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孩子更不能勉强多坐或多站。

帮助孩子站立起来

●不要给孩子穿袜子或鞋子。

●室内的家具必须沉重,结实,稳定。

●不要急于让孩子早站立,早走。

●扶着孩子时,不要突然松手。

●刚开始学站时,父母应注意给予保护。

●把一切电线,金属线收好,固定好。

行走

婴幼儿行走的发展

●13个月——能独走,但两下肢分开,基底很宽,每步的距离,大小,方向也不一致,肩部外展,肘关节弯曲。

●15个月——可自己站立,并站得很稳,能拾起地上的东西而自己不跌倒。但绕物体转弯时还不灵活,行走时不能突然止步。

●2岁——步态较稳,但仍需眼的协调。

婴幼儿什么时候学走路?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

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如果不能独走,家长要提高警惕,去给宝宝做一个评估,看是否大运动发育迟缓或脑瘫。

●冬天,宝宝走路较晚多为外界因素影响所致

影响宝宝正常独自行走的不利因素

●衣物穿的过多或过厚

●很少有机会在地上活动

●体重过重,超过同龄婴儿

●生长不良,肌肉骨骼不足

●畏惧不肯学

●着迷各种手部动作

●无法扶走,缺乏兴趣

●常放置在学步车之内

学步车利于宝宝走路的发展吗?

●学步车会剥夺会走路前幼儿的各项学习发展

●学步车的安全性值得怀疑

因此,仍应使婴儿在带养者目视之下,在一个足够宽广空间中自由爬行,扶着走,再进一步等待独立行走的到来。

上下楼梯

●18个月开始,在家长的帮助下能上,下楼梯。接着,很快就可以不用家长的帮助,两步一个台阶地上楼梯。

●24个月时,能独自上下楼梯

●36个月时,上楼可以一步一个台阶,下楼时两步一个台阶。

●18个月的孩子行走加快,开始会跑,但跑步还不熟练。

●24个月能连续跑5—6米

●30个月跑得较稳,动作较协调。起跑时手的姿势,动作正确,但不能保持到最后,半分钟能跑25—35米。

●36个月跑步姿势基本正确,半分钟能跑35—40米。

●跳的动作从两足交替走下台阶为开始(约1.5岁),此时也能用一脚跨过低障碍物

●2岁时能并足下一级台阶,也能并足往前跳一步及原地跳跃

●3岁时能用一脚跳过低障碍物

●2.5岁——3.5岁时开始用独脚向前连续跳1——3步

平衡

●18个月时,能模仿家长向后退着走;拾起地上的东西时,自己不跌倒;踢球时能保持身体平衡。

●24个月时,会独脚站,能够在宽25—35厘米的两条平行线中间走,不踩线;并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过宽18—20厘米,高12厘米,长2米的平衡木。

●30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并能双脚跳下,姿势大部分正确。

●36个月时,能自己走过平衡木,姿势正确。

图片来源于网络中卫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buaw.com/xcyy/9352.html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