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抗白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zhongkexinwen/101467.html< 原创黄琳孟鹂洪梅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科普 黄琳孟鹂洪梅 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 疫情肆虐数月,一直宅在家里,宝儿妈一家正得意于5个多月的宝宝早早会站,双腿绷得直直的,显得很有劲儿,全家都乐开了花。可今早带宝宝体检,医生却说孩子肌张力“高”,要做康复训练,这可急坏了宝儿妈。宝宝看着挺机灵的,吃得好,睡得香,没啥事儿啊,为啥医生就说肌张力高了呢?网上查查更吓人,还说可能跟“脑瘫”挂上了钩,这可如何是好? 指肌肉处在静止松弛状态时的紧张程度。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及正常运动的基础,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肌张力高有哪些表现? 1.换尿布时关节很难被拉开或活动,如用力拉伸,宝宝大哭。 2.仰卧时头后向背。 3.肘关节、腕关节屈曲状。 4.拇指内收,双手紧握拳很难张开。 5.双下肢总表现为伸直状态,双足尖着地、剪刀腿等。 6.若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可导致全身僵硬,肢体运动减少。 肌张力会受什么影响? 01 生理性发育 新生儿时期宝宝全身屈肌张力占优势,所以他们喜欢卷着躯体,在3个月后屈肌张力逐渐减弱,宝宝抓紧的小手可以打开,到6个月后屈肌张力进一步下降,可以自由蹬脚,为站立做好准备。 02 情绪影响 如宝宝情绪紧张,检查时可能会影响肌张力的判断。 03 病理性原因 多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关,比如:脑损伤、缺氧缺血脑病、早产儿、未成熟儿等。 如果宝宝只是偶尔出现异常的姿势,经引导后可以恢复正常,不必紧张,可以继续观察;但如果在放松时仍保持这种状态,经引导不能恢复,医院儿童康复科、儿保科、或儿童神经科就诊,进行检查及评估,以免延误最佳干预时机。 一般认为出生三年内是脑发育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越早干预效果越好,特别是6个月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肌张力增高的治疗要点 1.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2.获得骨盆的运动性、中间性的稳定。 3.学习足底接触地面时左右对称支持体重。 4.触通坐位平衡、立位平衡。 5.仰卧位提高腹部肌群力量,改善正常主动侧方重心移动和立直反应。 肌张力增高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 1.头部控制练习。 2.俯卧位两肘、手支撑训练。 3.从两手支撑到四爬位的转换、平衡训练。 4.坐位平衡的触通,包括:坐-站-坐轮换。 5.被动立位姿势的保持。 6.立位平衡的触通,包括:蹲-站-蹲轮换。 7.步行训练,包括:地面上步行(沿着墙或凳子侧走、往前走、持物走、推车走)、楼梯步行(上和下)、斜坡步行(上和下)、活动平板步行等。 8.缓解髋关节周围和下肢的肌肉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 9.增强肌力训练,特别是促进腰腹部肌群的发育,提高躯干的稳定性和下肢的平衡能力。 10.辅助器具的合理应用。 11.药物治疗。 12.手术治疗。 家庭教育与家庭干预 当发现患儿肌张力增高,家庭教育与家庭干预尤为重要,应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理念,把康复训练结合到日常生活中,如: 1.学习正确的扶抱和喂养姿势,及坐姿、站立、行走姿势等。 2.提高自理能力,自行穿脱衣、进餐、如厕、走入浴室等。 3.提高体能,加强功能活动,如游戏、游泳、骑马、体操、跳舞、乐器等患儿感兴趣的活动。 4.培养患儿自信、自立、自尊。 5.矫形器的正确穿脱以及保养。 6.依据患儿功能状态的需求,对家庭环境适当改造。 绘图:李川 “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年-年”项目资助 版权声明 本平台旨在为大众交流学习,欢迎分享,转载前请于平台留言,获转载后,请注明出处,必须保证帖子内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