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网主持的名为#高考励志少年#的热门话题中,我们看到了7位心怀梦想,向阳而生的少年,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逆袭。 脑瘫儿斩获分 姚俊鹏出生在安徽芜湖的一个普通家庭中,1岁时被确诊为脑瘫,所幸智力未受影响,但他依旧无法正常走路、写字、说话。 由于脑瘫导致的痉挛性抽筋,他的双手不太灵活,导致他写字特别费劲,写完作文成了他读高中以来,最难解决问题,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没有放弃过学习。 最后在年的高考中,他以语文分,数学分,外语分,综合分,总分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药科大学,其总分超过了安徽省理科分。 高考前,学校和家长特意为他申请了考试延时,这次也是他在高考中,第一次写完语文作文。 全盲考生分 昂子喻是今年安徽省唯一的全盲考生,用盲文考出了分的成绩,超出安徽理科一本线分。 昂子喻3岁时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眼疾,从小学习基本靠听和记忆,在没有完全失明之前,学习都是靠父母制作的大字书,就是把课本的内容用A4纸放大打印出来,一页只能打印几十个字。 13岁时,他几乎完全失明,开始学习盲文,为了能和普通孩子一起参加高考,他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普通学生的三倍。 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这也是他首次摸到盲文的高考试卷,最终他认为分的成绩并不理想,于是选择了复读,复读的这一年,为了提升英语,专项模拟考卷,做了多套。 最后,他以语文分,数学分,理综分,英语分,总成绩分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屋顶男孩的 古有凿壁偷光,今有屋顶蹭网。追求知识,自古以来,从未改变。 因家庭贫困,在屋顶蹭网上网课,被网友点赞成为“屋顶男孩”的全杰光在今年的高考中,交出了分的满意答卷。 全杰通家住河南省淅川县,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了给兄妹三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父母依旧咬牙在县城租了间简漏的房子,一边打工,一边陪孩子在县城读书。 刚上高中时,全杰通的成绩并不是十分理想,但通过老师的引导,他逐渐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再加上良好的自律能力,他的成绩慢慢冲进了全校前三。 在得知自己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后,他说“查到被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心里反倒瓶颈了,进入大学后,我会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庞贝病的王唯佳 考场上,别人拼的是智力,她拼的是体力。 王唯佳13岁时被诊断为庞贝病,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四肢无力是主要表现,经常伴有呼吸困难症发生,患病六年多,她每晚需要依靠呼吸机入睡,每次上课也只能坚持听半节课,半节课后就筋疲力尽。 即便如此,备考期间,他每天6点30到教室,9点40回宿舍,洗漱后,学习到11点,除了午睡,吃饭,每天大概有13个小时用于学习。 最后,他以分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 汶川独臂女孩分 12年前,她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手,12年后,以左手续写青春。 7岁的李欣雨,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手,但年幼的她未曾放弃,也未曾气馁,在住院期间就开始练习左手写字,终于用左手写出了一手好字。 在年,她第一次参加高考,分的成绩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很不错,但她觉得这个分数距离自己理想的华中师范大学还有一段距离,于是她决定复读。 华中师范大学的书记校长鼓励她“在桂子山等你”,最终,今年她以分的成绩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 自立少年吴兴荣 收到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吴兴荣正在一家酒店刷盘子。 从高一就开始利用暑假时间出去打工的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父亲患过肾炎,做不了重活,以务农为生,母亲聋哑人,身体不好,家中还有一个5岁的妹妹。 每年暑假,他都会出去打工,去个两三次,一次七八天,时间一到回家写作业。有时在后厨帮工,有时是端盘子,洗盘子,一个暑假能赚-元,接下来一年的生活费就有保障了。 从小家长没有为他的学习操过心,最后他以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他表示,自己想学海洋方面的专业,他认为现在战略资源转移到海洋上了,自己学好这类专业,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就业前景。 留守女孩成为考古团宠 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以分,湖南省高考成绩文科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北大考古专业的留守女孩钟芳蓉引发网友热议。 钟芳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留守儿童,不到一岁,父母外出打工,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年只能见到父母两次。但她从没有抱怨过父母,也没有让他们为自己的学习操心,从小有超强的自律性。 悟性高,沉稳,学习有规划,是老师对她最深的三个印象。 填报志愿时,她坚定了选择了大家眼中的“冷门”专业考古,而提到自己的专业时,她说 “我个人特别喜欢‘我觉得喜欢就够啦!’” 7位高考中的特殊学霸,无论是身患疾病、还是出身贫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命运给了他们伤痕,但他们绝地反击,打出王炸。 他们的经历,也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努力绝对不会被辜负。 也许他们生来不幸,但努力,是他们获取幸运的途径。 在目前各种网红经济、经济自由、职业自由的信息中,学习这件事,变得似乎不那么重要,努力这件事也在被淡化。 10年前徐孟南为了对抗既定的教育模式,在高考试卷上乱写一通,以求0分。 高考落榜后,因为学历问题,他做过组装广告箱、包装卫浴产品等工作,最后在经历结婚生子离婚和其他一系列生活上的变故后,他认为“人应该先驾驭好自己,再考虑其他事情。”最后,他重新重进高考考场,考取了一所大专院校。 《95后谜之就业观》的调查结果显示54%的“95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网红。 出生在一个幸福家庭的日本的10岁男孩中村逞珂,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只是因为“不想成为写作业机器人。”辍学后他在某视频平台开了名叫“不去上学并非不幸”的个人频道,订阅者接近2.5万。在视频,中村举着报道自己故事的报纸,鼓励小朋友不用去上学。这条视频点击量超过了万。 十年寒窗的辛苦,似乎网红一夜之间就可以超越自己,玩游戏、拍视频、旅游,这些东西都看似轻松过读书,很多孩子的网红梦依旧在继续。 但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了,又该如何咽下生活的苦?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呢? 一:和孩子探讨学习的目的 无论未来孩子想进入哪一个行业,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知识都是他最后的底气。 在最近的《脱口秀大会》中,李雪琴犹如一匹黑马,逻辑通顺、用词简洁有力,很多人在弹幕中都会提到,不愧是北大出来的,一开口就知道。 所以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获取知识,是为了给自己的未来一个保障。 二: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道理是要摔过跤之后才懂。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还有试错的时间,所以当孩子真的对学习产生极大的抗拒心理时,家长不妨试试停一停。 让孩子去真正的涉足一下自己喜欢的领域,去真正的做一下自己喜欢的事,当然,如果孩子年龄足够,家长也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一下生活,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努力的意义。 三:除了诗还应该有远方 看过世界,才知自己渺小。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固定的规划一些旅游或者外出的机会,孩子只有真正的走出去,真正的去看过,才更能够理解努力的意义所在。 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碌碌无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