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经媒体和患儿家长曝光,医院已投入临床应用近30年、治疗小儿脑瘫的“封针疗法”,就此进入公众视线,并引发广泛质疑:幼儿头部接受粗管针数十下的针扎、动辄数万元的治疗费用、医学界公认脑瘫的不可治愈性......封针疗法到底是创新型的医学突破还是谋财害命的迷信巫术?到底谁能来守护无辜的患儿和心痛的家庭呢? 事件回顾: 粗针管扎头部五六十次 七八个成人忍痛压制孩子 年,河南王医院被诊断出肌张力高,辗转来到医院后确认为“脑损伤”。医生告诉家长,必须要进行封针治疗,否则孩子可能以后会得脑瘫,到那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王女士没想到,封针疗法居然就是在诊室里,由七八个成人强行按住痛苦挣扎的孩子,由医生手持大拇指粗细的针管,在孩子头上扎针! 几次治疗后,王女士实在不忍心孩子受苦,医院。医生告诉她:孩子一切正常。 大家可以看一下视频,说实话,很多妈妈都无法直视:诊室中孩子们绝望痛苦的哭声,撕心裂肺地呐喊此起彼伏,家长们手忙脚乱,强行压制,可以想见身为父母此时的无奈和煎熬。 封针疗法: 针针见血、舌头咬烂, 孩子受苦只为治愈脑瘫 封针疗法”全称“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据郑大三附院
根据万国兰等人年在《中国临床康复》上刊发的论文,“封针”疗法的评价标准被分为几档,其中“正常化(临床治愈)”为第一档。论文里对“正常化”的解释是:各项指标达正常同龄儿水平,生活完全自理,各方面反应灵敏。对例患儿评价结果显示,例也就是近半数实现了正常化。 “封针疗法”被称为“神术”,家属对其疗效说法不一。在记者随机对多位患儿家属的采访中,有的家属觉得有效果,有的家属认为治疗后“药劲儿过去就不行了”;也有的家属在花费近十万“封针”治疗后,发现孩子病情愈发严重。 一位来自安徽宣城的家长提供的病历资料显示,其三个月大的医院检测结果为中枢性协调障碍,但经郑大三附院诊断为脑损伤伴智力障碍,后封针治疗三个疗程。该家长表示,目前孩子各方面发育正常。 一位患儿家属介绍,其孙子因误服药造成脑损伤,医院治疗两月后,转到郑大三附院做“封针”和康复治疗;五个疗程后,虽然孩子现在仍然无法坐立、浑身瘫软,但意识已经逐渐清醒了。 另有一位家属说,家里两岁七个月的孩子,医院不同的医生诊断也不一样,有的诊断自闭症倾向,有的诊断语言发育迟缓,最初也做了两个疗程“封针”,感觉没什么效果,就停掉了,只做康复治疗。 “孩子封针回来整个状态就是窝在那里,不愿意搭理人,没安全感,老远看到(封针)这个楼就不往这里拐,而且对陌生人显得特别胆小。封针停掉后,慢慢孩子又好起来了。”该家属说。 专家回应: “封针”循证医学证据不高, 治疗方法多,脑瘫不好治 然而与之对应的是,医学界公认脑瘫是不好治愈的。实际上,脑瘫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单一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多,是因为脑瘫不好治。 目前,“封针疗法”也引起了医学界的讨论。鲍秀兰团队专家、宝秀兰中心首席医疗官刘维明表示,“对于‘封针治疗’是否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我目前不好作评价,但是,我觉得对孩子采用这种有疼痛的、有创伤的、有医疗压力的治疗疾病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对外界的交流就会出现障碍,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是不赞同的。”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胡杰表示,“我觉得(封针)没有科学依据,如果确认是脑瘫病人,现在效果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案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结合康复治疗。”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神经损伤一般是先天发育或后天损伤造成。如果是在胚胎中神经发育不好导致的脑瘫,即使后天有一些生长代偿,还是很难完全治愈。
“至于‘封针’疗法,我觉得更多的是噱头。即使有效,效果也是很有限的。总体来说,这种疗法需要质疑。”孙永安坦言。
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范存刚告诉记者,在判断某种疗法是否“治愈”了脑瘫患儿时,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点:诊断是否严格按照临床标准进行;治疗过程究竟是怎样的,作用机理如何;疗效到底如何评价,是否有可靠的量化指标。
郑大三附院副院长、儿童康复科主任朱登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封针疗法”循证医学证据不高,将开展论证。医院开展过临床研究,也做过动物实验,“但相对来说,设计的样本量不够大,或者说,循证医学证据不是很高。” 合理质疑: 脑瘫医学现状不乐观, 家长的肯定从何而来? 脑瘫不好治愈,那么万国兰论文里提到的治愈一半的脑瘫患儿数据从何而来?部分家长的认可和肯定又从何而来呢?那些所谓被治愈的脑瘫患儿,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脑瘫?
其实,脑瘫的诊断并不简单。一般来说,医生首先会询问患儿的生产史和发育史,确认有没有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然后,要通过查体来确认患儿是否有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有没有粗大运动发育里程碑的落后,以及明确的异常姿势。此外,还需要结合神经影像学(如头颅核磁共振、CT等)了解儿童脑发育状况和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有人说能够治愈脑瘫,那估计指的是暂时性发育落后的孩子或轻症的脑瘫患儿。通过合理的综合康复治疗,这类孩子或许可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有专家如此回应。 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暂时性发育落后(比如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及某些引起和脑瘫类似症状的遗传性疾病诊断为脑瘫。有些遗传性疾病症状貌似脑瘫,例如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等,在诊断的过程中要注意鉴别,避免误诊。
简而言之,孩子的发育速度并不均衡,有快有慢。封针疗法治好的一半所谓脑瘫患儿,根本不是“脑瘫”,即使不用扎上几百针,孩子后天也能自己长好。而没治好的另外一半,无非就是真脑瘫患儿,他们根本就没有痊愈的可能。 事态进展: 郑大三附院暂停封针疗法, 家长迷茫,无所适从。 目前,治疗小儿脑瘫的“封针”疗法,在受到媒体质疑后,医院暂停。此前,河南省卫健委也曾表示,医院展开调查。 10月25日上午9时,医院(以下简称“三附院”)蓓蕾楼23号病房内,一位医生在劝慰家长,“舆论到这个地步了,现在封针不让做了,要等评估结果出来。” “暂停封针”的消息是从昨晚开始在病房内开始扩散的。24日18时左右,三附院博爱楼2层病房传出一阵喧闹,十多位家属聚拢在一起,他们复述着几乎相同的疑问:“封针就这样停了?” “停了这不就耽误孩子治疗了吗?”一位患者父亲大声说。也有一位患儿爸爸轻声和旁人议论着:“停了好,本来这几天就因为网上新闻很犹豫要不要继续了。” 随后一位家长告诉记者,郑大三附院今天(10月25日)通知出院,“不封针了,还退了两支鼠神经生长因子的钱”。该家长介绍,目前儿童康复科已停止办理入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