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三九脑科康复,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偏瘫患者的各期上肢功能训练家庭学习方案,帮助大家在家里也能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 这是一份根据中枢性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偏瘫运动障碍特点设计的上肢活动学习策略,患者可以在住院期间在治疗师的带领下训练,出院后也可以在家中继续锻炼。 我们根据偏瘫患者的不同阶段详细制定,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活动。 当患者以不同方式活动手臂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于怎么完成活动上,而不是笼统地集中在使劲收缩那些需要活动的肌肉上。 保证环境的安全才能开始活动,例如床椅的大小和高度是否适合,是否需要家属保护等。 部分活动的完成可以借助辅具辅助完成,如肘扎、弹力带、改造的杯子碗筷等。 患者应具有良好的坐位平衡和执行能力。 动作的难度可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自我调节。 动作一 仰卧位,bobath握手(双手手指交叉,患手手指置于健手手指之上,下同);将双手置于胸前,健侧手带动患侧上肢缓慢向上举起,肘关节尽量伸直;返回时,缓慢下降上肢至起始位,反复练习。 动作二 仰卧位,bobath握手;将双手置于胸前,健侧手带动患侧上肢缓慢向上举起;往头顶方向上下摆动,肘关节尽量伸直;缓慢回到上肢起始位;反复练习。 动作一:上举 坐位,bobath握手,保持肘部伸直和肩关节前伸,利用健手帮助患手把上肢上举至与头顶平齐,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 动作二:左右摆动 坐位,bobath握手,保持肘部伸直和肩关节前伸,将双手抬到胸前(90?),然后利用健手帮助患手将上肢左右摆动,再慢慢放下,反复练习。 动作三:患侧上肢侧方负重 坐位,患手支撑在体侧,手指张开。将重心移到患手上,然后推肘关节伸直。如能够将肘关节保持在伸直位一段时间,可在这个体位下做肘关节的屈伸练习。 (同上) 动作一:推拉活动 患者坐在桌子前面。双手手指交叉相握,放在胸前。患者双手同时用力向前推,使肘关节伸直,肩前伸,然后再将手拉回到胸前。患者也可以向各个方向做推拉活动。 动作二:上臂旋前旋后 患者端坐,将双手放在前面的桌子上;交叉手指,将患侧大拇指朝上,掌心相对,肘关节伸直;缓慢左右旋转腕关节带动上臂旋前旋后。 动作三:腕关节屈伸 端坐,将双手放在前面的桌子上;bobath握手,肘关节屈曲90?~?;缓慢向前及向后弯曲腕关节。 关节四:关节尺偏及桡偏 端坐,将双手放在前面的桌子上;bobath握手,肘关节屈曲90°-°;缓慢向自己和背向自己的方向弯曲腕关节。 上肢的抗痉挛模式 使患侧上肢处于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或指、拇指外展的位置,可对抗上肢的屈曲痉挛模式。 肩的抗痉挛模式 肩胛带的抗痉挛模式应使肩部向前、向上方伸展,上回旋、下回旋,以达到缓解肩胛周围肌肉痉挛的目的。 手的抗痉挛模式 ①将腕、手指伸展、拇指外展,使之处于负重位; ②双手交叉相握,患侧拇指在上; ③将痉挛手指伸直并牵拉; ④腕关节背屈,牵拉手指、拇指。 动作一: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 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于体侧,掌心朝向身体,上肢维持2~5秒不动。 动作二:肘屈伸活动 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于体侧,掌心朝向身体,上臂不动,做肘屈伸动作。 动作三:悬空保持与放置 将上肢摆放到某个位置,悬空保持在这个位置(保持训练)。注意肘要伸直,手指尽量张开。 动作一:把手放在腰后部 动作二:训练肩前屈90° 主要训练肩关节在90°左右的控制能力 动作三:练习伸肘位前臂旋前、旋后 可先在屈肘位练习再过渡到伸肘位 动作四:伸肘状态下练习肩关节外展 摸墙运动,一般以5cm为高度,慢慢进行摸高训练 动作一:肩外展90°肘伸直,掌心翻转 动作二:抓与放 在桌子上放一个圆柱形的瓶子(或玻璃杯)。张开手指(拇指与四指相对),抓起前面的杯子。然后,使手腕背伸,再慢慢将杯子放开。 动作三:腕背伸 将患手放在桌子上,手腕屈曲,手掌朝向胸前(拳眼朝上)。在患手的手背部放一个瓶子,让患者伸手腕和手指,将瓶子推开。 动作四:瘫手的屈伸训练 偏瘫手指的分、并训练。 动作五:沙包负重下抓放小球 动作六:坐位下投掷木棍 动作七:坐位下拍皮球 动作一:站立位拍皮球 动作二:站立位投掷木块 上肢及手基本正常,但是在协调、灵活、速度等方面仍然赶不上健侧,此期除了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强化肌力与耐力训练及手的精细动作练习,设计各种体位和环境下的协调、灵活与速度训练。如写字、打篮球、鼓掌等。 1、肢体关节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用于患肢各关节,从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进行,如上肢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伸髋、屈膝、伸膝、踝背伸等被动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依关节的功能确定活动方向,依病情确定活动、幅度和频度,循序渐进,同时鼓励病人进行健侧肢体主动运动以增强肌力,活动以不引起病人疲劳为宜。 2、缓慢进行每个动作 3、不要勉强做某个动作 4、锻炼时允许在能忍受范围内出现疼痛。当关节恢复休息位时疼痛消失。 I阶段 主要表现 弛缓期,无随意运动。患者完全不能下意识支配患侧下肢肌肉而产生运动。 检查动作 患者仰卧位,家属提起患者患侧脚后突然放手,下肢迅速落在床上。 Ⅱ阶段 主要表现 出现极少的随意运动。患者可以下意识支配患侧下肢小部分肌肉,但仍比较吃力,运动幅度较小。 检查动作 仰卧位,嘱患者主动屈髋屈膝。 III阶段 主要表现 随意出现共同运动。患者可以下意识支配患侧下肢大部分肌肉,运动起来稍吃力,易出现图中的异常运动模式,运动幅度较大。 检查动作 仰卧位,嘱患者主动屈髋屈膝。 IV阶段 主要表现 出现分离运动,痉挛开始减弱。在坐位上,可屈膝90度以上,脚可向后滑动。脚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踝可背屈,能完成其中一个动作就算达到Ⅳ阶段。 检查动作 (1)坐位下,患者屈膝90度,脚跟不离地,踝背屈。 (2)坐位下,患者屈膝大于90度,脚向后滑动。 V阶段 主要表现 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患者站立位,患侧下肢可先屈膝,后伸髋;站立位,伸膝,踝可背屈,能完成其中一个动作就算达到Ⅴ阶段。 检查动作 (1)站立位,患者踝背屈。 (2)站立位,患者患侧下肢向后屈膝。 Ⅵ阶段 主要表现 共同运动及痉挛消失,下肢运动接近正常水平,协调动作大致正常。 检查动作 (1)踏步走,左右侧肢体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近正常。 (2)跟膝胫实验:患者仰卧,将一侧下肢抬起,用脚跟碰触对侧膝盖,然后沿胫骨前缘直线下行,连续快速进行5次。 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估后 确定患者的肢体功能处于哪个阶段。 接下来 我们针对不同的阶段给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家庭训练方法 (1)屈膝内收训练:改善下肢内收肌群控制能力 仰卧位,家属帮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脚掌放在床上,家属一手固定健侧下肢内侧,嘱咐患者患侧下肢向健侧下肢靠拢。 (2)屈膝外展训练:改善下肢外展肌群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家属帮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脚掌放在床上,家属一手固定健侧下肢外侧,嘱咐患者患侧下肢向外打开。 (3)伸膝内收训练:改善下肢内收肌群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家属帮患者把双下肢分开然后一手固定健侧下肢内侧,嘱咐患者患侧下肢向健侧下肢靠拢。 (4)伸膝内收训练:改善下肢外展肌群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家属帮患者把双下肢分开然后一手固定健侧下肢外侧,嘱咐患者患侧下肢向外打开。 (5)辅助屈伸下肢训练:改善屈髋屈膝肌群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家属帮患者完成患侧下肢的屈伸活动。如患者能配合用力,则一起完成屈伸活动。 (6)双侧臀桥训练:改善伸髋及骨盆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家属帮患者双下肢屈髋屈膝,脚掌放在床上,双脚稍分开。家属一手固定患者患侧下肢膝盖,另一手刺激臀部,同时嘱咐患者把臀部和腰抬起来。 (7)电动起立床训练: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 (1)辅助屈伸下肢训练:改善屈髋屈膝肌群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家属帮患者抬起患侧下肢,嘱咐患者患侧下肢往对侧肩部的方向屈髋屈膝,然后往相反方向伸髋伸膝。患者完成较好时,家属可以在患侧下肢施加一定阻力与患者对抗。 (2)屈伸下肢训练:改善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肌群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患者患侧下肢置于床缘下。患侧脚跟触碰小矮凳后,嘱患者患侧下肢往对侧肩部的方向屈髋屈膝,然后再踩回到小矮凳上,过程中尽量让脚跟触碰小矮凳。患者完成较好时,家属可以在患侧下肢膝盖施加一定向下的阻力与患者对抗。 (3)下肢主动内收外展训练:改善髋关节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侧下肢屈髋屈膝位,脚掌踩在床上,嘱咐患者患侧下肢向内侧靠拢然后再向外侧打开。 (4)臀桥训练:改善伸髋及骨盆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屈髋屈膝,脚掌放置床上,双脚稍分开,把臀部和腰抬离床面,完成较好时可以抬起维持5-10秒(注意不能憋气)。 (5)坐位屈髋训练:改善抗重力情况下的屈髋能力 患者坐位,保持躯干在正中位,然后患侧做屈髋动作。 (6)辅助站立训练:改善双下肢负重能力及耐力 患者在站立架上进行辅助站立,站立架绑带绑在患者臀部,双膝尽量保持伸直。 (7)斜板站立训练:牵伸小腿三头肌,改善踝关节活动度 患者双下肢或患侧下肢站立在斜板上。 患侧下肢负重站斜板 双下肢负重站斜板 (1)卧位屈膝踝背屈训练:改善踝背屈控制能力 患者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侧下肢屈髋屈膝位,脚掌踩在床上,嘱咐患者患侧下肢踝背屈。 (2)坐位屈膝踝背屈训练:改善踝背屈控制能力 患者坐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掌与地面接触,患者患侧下肢脚跟着地同时踝背屈。 (3)单侧臀桥训练:改善伸髋及骨盆稳定 患者仰卧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位,脚掌踩在床上,患者健侧下肢伸直抬高,再把臀部和腰抬离床面维持5-10秒。(注意不能憋气)。 (4)坐位屈膝训练:改善屈膝能力 患者坐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掌与地面接触,患者患侧下肢向后滑行。 (1)卧位伸膝踝背屈训练:改善踝背屈能力 患者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患者患侧下肢踝背屈。 (2)站立踝背屈训练:改善踝背屈能力 患者立位,膝伸展位,脚稍向前踏出并踝背屈。 (3)站立屈膝训练:改善屈膝能力 患者立位,患侧髋伸展位并屈膝。 (4)抗阻屈膝训练:增强屈膝能力 患者面对弹力治疗带站立,治疗带绑在脚踝处;膝关节由伸直位至屈曲位,保持髋关节伸直。 (5)负重屈膝训练:增强屈膝能力 患者站立,踝部绑沙袋,指示病人屈曲膝关节,保持髋关节伸直 (1)压线走训练:改善平衡能力 病人两脚跨线站立,练习沿线向前走,保持脚的内侧边触线。 (2)沿直线跟尖行走:改善平衡能力 病人站在一条线上,双脚一前一后,脚跟碰脚尖;练习将一脚正放到另一脚前方,沿着线朝前走;确定双脚不要离开线 (3)踢球训练:改善患者下肢的控制能力 患者立位,患侧下肢向各个方向踢球训练。 1、肢体关节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用于患肢各关节,按肢体近端到肢体远端的顺序进行。如上肢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手指伸展、下肢伸髋、屈膝、伸膝、踝背伸等被动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依关节的功能确定活动方向,依病情确定活动幅度和频度,循序渐进,同时鼓励病人进行健侧肢体主动运动以增强肌力,活动以不引起病人疲劳为宜。 2、缓慢进行每个动作 3、不要勉强做某个动作 4、锻炼时允许在能忍受范围内出现疼痛。当关节恢复休息位时疼痛消失。 图文编辑:陈绮雯 责编:乔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