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通过比赛,为我爸爸换个肾。如果没有肾源,我就捐出自己的肾。” 如果说汪强人生上半场的主题是父为子,下半场则是子为父。 年,“脑瘫拳王”汪强的父亲确诊尿毒症,为了给父亲治病,退役5年的汪强,决定在35岁高龄重返拳击赛场。这一次出拳,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亲。 年,疫情之下,拳馆生意冷清,收入清零。医生说,汪宝柱的治疗费用保守估计50万,面临高额的治疗费用,重返拳台几乎是汪强为救父亲所能做出的唯一选择。 汪宝柱:“很久之前,我心想要是生个儿子,我培养他练拳击,拿全国冠军。想了很多年,生个孩子没想到是脑瘫,可到现在,一个脑瘫会走路、会说话,还能打拳击,我的梦想不但实现了,还超额完成了。就像泰森,打十二回合,那是真正的拳王。” “为了爸爸,拼了!” 获得拳王称号后,汪强退役回到天津,在师兄开的拳馆工作。沿袭了当初父亲对他的训练方法,汪强既当教练,也当陪练。有时候,汪强被个高体壮的学生打得鼻子哗哗流血、眼睛还得了飞蚊症,“就跟我爸当年给我当陪练一样”。 汪强在拳馆给学生当陪练 年1月,汪宝柱确诊尿毒症,一度病危,换肾成了唯一的出路。病情发展很快,一年的时间,透析从一周两次变成了一周四次。为了治疗方便,医院对面租了个一居室,一个月块,老旧、简陋,但胜在便宜又方便。 医院做透析治疗 “爸爸每一次做完透析,难受得睡不着觉。”汪宝柱的病情不太乐观,常常夜里身体肿胀,疼到难以入睡。为了让父亲舒服点,汪强和母亲每晚都要爬起来很多次给他做按摩,一家三口眼睛下都有重重的黑眼圈。 在狭小的租屋里,汪强和母亲给生病的父亲按摩 年后,汪强再也没有打过正式比赛,要想走传统比赛的模式,希望渺茫。由于脑瘫疾病,汪强在肢体行动上存在障碍,而拳击在对抗中的反应要求又较高。除了身体条件、技术能力难以应付高水平赛事,得到的出场费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我说你别打了,我怕他出事,可是他非打,说赚钱给我。”汪强并没有把父亲的劝阻放在心上,在他看来,父亲以前一个人打两份工支撑家庭开销,加上那些年对自己的陪练,这才落下了病根。 “其实我本身也有点怕,怕对方把我真的要是打废了......但为了爸爸,拼了!”决定复出后,汪强从今年5月开始恢复训练。然而,汪强的复出比赛,至今还未确定。 汪强找了家拳馆训练,汪宝柱也跟过来一起看,汪强很开心,一年来,有父亲陪着训练还是头一次。但复出并不容易,没有父亲做人型沙包,汪强练得有些费力。年龄大了,体能下降也是一大难关,每隔半个多小时,他就需要休息调整一次。 为了复出,汪强在拳馆练习到深夜 “我想通过比赛,为我爸爸换个肾。如果没有肾源,我就捐出自己的肾。” “他是拳击运动员,要是给我捐肾,我怕他打不了拳。” 汪强在台上练拳,挥汗如雨;汪爸在台下守望,沉默伫立,父子俩在心里都有各自的想法。墙上的时钟滴滴哒哒走着,男人之间、父子之间的“爱与被爱”深沉而克制。 年9月13号,在第四届中外拳击对抗赛“角斗士之夜”的现场,汪强迎来了人生中第一场职业拳赛。 为了这一刻,他等了17年。 一直以来,他都因为脑瘫患者的身份,被拒之在比赛的门外。 很难想象,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走路都摇摇晃晃的人,怎么就成了拳王呢? 而这背后,是一对父子长达30多年对命运的反抗! “很久之前,我心想要是生个儿子,我培养他练拳击,拿全国冠军。想了很多年,生个孩子没想到是脑瘫,可到现在,一个脑瘫会走路、会说话,还能打拳击,我的梦想不但实现了,还超额完成了。就像泰森,打十二回合,那是真正的拳王。” 1 给早产孩子取名叫汪强 汪强出生时,早产了三个月,并且出现了脑出血、黄疸等症状,后来又得了肺炎。好在汪强命大,抢救了30天,命终于是保住了。 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可是渐渐地,他们却高兴不起来了。1岁的时候,汪强还是不会走路。大夫说,这是脑瘫、智迟。 这样的诊断将这个家庭推入了深渊,夫妻两人陷入深深的绝望。他们不敢想象,孩子今后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夫妻俩带着孩子医院,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得到却是一个又一个绝望的消息,“这病根本没法根治,放弃吧。” 2 自己摸索脑瘫治疗模式 脑瘫是一种难以治愈的高致残性疾病。这种疾病治疗的最好效果就是患儿成人后,能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极少有人可能回归社会。但他们夫妇不甘心,汪宝柱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带着汪医院治病,但依然没有疗效,汪强6岁时还不会说话。亲戚朋友都劝他们放弃,再要一个孩子,但倔强的汪宝柱坚决不要,要了就会耽误汪强的治疗。 曾经有一位专家跟汪宝柱说过,脑瘫儿的康复效果、长大后的生存状况不是由医生决定,而是由患儿的父母决定,只有父母的大爱、不舍不弃的信念,才是脑瘫孩子真正的救命稻草。于是,汪宝柱决心自己帮助儿子康复,他买了许多医学专著,琢磨人体解剖和穴位图谱,从给汪强按摩的老中医那里学艺,还参加了按摩培训班。 汪宝柱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脑瘫治疗模式,每天按摩头部、轻拍头顶、揉搓肢体、拍后背三到四小时,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做肢体、语言动作训练,三餐营养均衡搭配。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期的锻炼使汪强渐渐学会了走路,数数,甚至以内的加减法。 3 让儿子上正常学校学象棋拳击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妻子想让孩子到启智学校上学,但汪宝柱坚持要让儿子上正常孩子上的学校,经过多方联系,学校终于破格录取了汪强。为了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汪宝柱让孩子学习下象棋,汪强四年级时,汪宝柱又萌生了让汪强练拳击的想法。 汪强的病症导致很多动作练不了,连跳绳都学不会。汪宝柱坚持每天至少让汪强练习3个小时的拳击。就这样,汪强也逐渐喜欢上了拳击,这一练就是10年,汪强不仅身康体健,提高了智力,而且奠定了自强自立的基础。他和正常孩子一样顺利上完小学、中学,还上了职专,在棋类和市级拳击比赛中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4 儿子获邹市明寄语 为了让汪强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青年,汪宝柱鼓励他活出自我、勇于追梦、回报社会。汪强向命运发出挑战,勇敢地向奥运冠军中国拳王邹市明发出挑战书,在拳击界传为佳话。 后来,他如愿见到了拳王邹市明和泰森,邹市明在给汪强的寄语中写道:“你的坚强和勇敢感动了我,也激励了我,我相信我们拳击健儿一定会百折不挠,挥洒出漂亮的拳头和人生。”年,汪强自主创业,成立了汪强拳击俱乐部,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有了固定的练习场地,对生活困难的爱好者,免费施教。 年,汪强到上海参加了拳击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年,脑瘫拳手汪强怀揣了17年的拳击梦终于在上海实现了。当年9月13日,汪强迎来了首场职业拳赛。是永不放弃的父爱,让一个身体最弱的儿子成为身体最强的人。 一个路都走不稳的脑瘫儿, 居然成了万人钦佩的拳王。 背后是一位伟大父亲的苦苦支撑, 靠的是一个坚强灵魂的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