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婴幼儿1岁左右开始独立行走,这时婴幼儿已能控制自己的部分动作,能够到处走动,也就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正确的行走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儿尽早探索这个世界,同时对于维持协调的步态有积极意义,为以后发育的跑、跳等打下扎实的基础。 01 步行的发育与条件 独行的正常发育时期在11~15个月,其发育顺序为:新生儿步行期,即阳性支持反射和自动步行反射;抑制期,阴性支持反射,下肢屈曲不能持重; 移行期,即立位上下跳跃;牵手可迈步走; 独走开始,步幅宽,步距小,手抬高,股膝屈伸缺乏连续性;先用足跟着地,再用足尖离地,连续步行; 综合步行,上下肢配合协调步行,也称成熟步行。 02 独行的条件 具有两下肢持重能力及立位平衡反应;动态平衡反应及两下肢交互伸展能力;四爬运动完成良好。 03 行走训练的目的 独立行走,步态协调正常。 04 行走训练的意义 直立行走是人类抗重力伸展姿势达到的最高阶段。能否立位行走、步态是否正常,是脑性瘫痪患儿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独行为患儿以后的生活自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5 行走训练的方法 ①训练者站在患儿背后,用双手握住其骨盆两侧,帮助患儿骨盆左右旋转,以带动双下肢随着骨盆的旋转向前迈出,从而让患儿感觉到交替步行和交替负重的感觉(见图84)。 ②训练者握住患儿的双肩,随着患儿一侧下肢向前迈出,让患儿相反一侧的肩及上肢同时向前移动。对于交叉步态,可用外展步行板,宽基底步态可用步态模型来训练(见图85)。 ☉素材来源让脑瘫儿拥有幸福人生,我们重在分享,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处理。 ☉合作/投稿/广告/联系小编 ☉脑瘫康复训练课堂综合整理发布。 医院和机构,温暖有爱的课堂 您的支持,将激励小编给大家带来更好的康复资料 点击“在看”给您带来更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