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称一名坚持了6个多月纯母乳喂养的妈妈因自己口味太清淡,母乳质量不高,从而导致宝宝半岁之后营养不良,脑发育不全。在改用配方奶粉并添加辅食之后,宝宝很快就变得健康了。 很多医生对这种不符合事实的报道进行了强烈谴责,因为这种暗示母乳不适合婴幼儿的报道,已经让一些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受到家中长辈的阻挠。 对此,小编要提醒年轻的妈妈和准妈妈们,千万别被误导,不论对宝宝还是妈妈,母乳喂养都是最好的。 有许多年轻妈妈总是担心自己母乳不够好,或者不够孩子吃,无法满足婴儿的需求,从而过早地换成婴儿配方奶粉或者引入辅食。实际上,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 母乳是新生婴儿前6个月最理想的食物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全世界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一致认可。而且,对母乳成分的研究越深入,人们越是认同这一观点。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最好能保证前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只喂母乳,无需添加其他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6个月之后可以逐步添加辅食,并同时保持母乳喂养直到周岁甚至更久。 正常情况下,母乳的量都会超过婴儿所需,而且会根据婴儿的需求进行调节。也就是说,婴儿吃得越多,妈妈产得越多。对于婴儿,母乳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吸,总会有的。 母乳的质量,妈妈们也不用担心。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是相对恒定的。除了个别营养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碘、硒、维生素A、B等)取决于母亲的膳食摄入量以外,其他绝大多数成分都与母亲的营养状况没有太大关系。即使偏瘦且脂肪摄入不足的母亲,在母乳喂养期间,其体内也会自动相应地增加脂肪的合成,以保证母乳的质量。因此,前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完全可以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无需过早添加辅食。 值得一提的是,6个月后添加辅食并不等于断奶。有条件的话,仍然可以在添加辅食的同时继续母乳喂养,没有必要换成价格昂贵的配方奶粉。只不过在添加辅食之后,要注意补充铁、锌,以及各种维生素。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我国卫生部出台的《婴幼儿喂养策略》中明确写道:“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出生体重及6个月内体重的增长与发达国家儿童相比无明显差异,而6个月后差距逐渐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使许多婴儿在6个月后不能及时和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影响婴儿生长发育”。 由于人体所需维生素K很少,所以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也很低,因此,有医疗机构建议给新生儿少量补充维生素K(每周补充1毫克维生素K1),预防凝血功能障碍。但这并非适用每一个婴儿,实际上,医生会根据婴儿出生后的整体状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相应补充,妈妈们不宜给孩子盲目进补。 至于维生素D,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婴儿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母亲怀孕期间的摄入储备,婴儿晒太阳的时间长短等。对于很少能接受日光照射的婴儿来说,可以适度补充一些维生素D[7];而对于常在室外活动,常晒太阳的婴儿,则没有这个必要。而且,从什么时间开始补充、补充剂量的大小,也都应该遵循医嘱。 除此之外,只要是营养状况良好的母亲,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都可以满足正常婴儿的需求。如果是早产儿或者低体重儿,最好在母乳喂养的同时补充一定的铁,医生会给妈妈开专用的铁剂。 由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广告铺天盖地,日益深入人心,所以现在许多人认为婴儿配方奶粉比母乳更好、更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但实际上,婴儿配方奶粉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尽力去模仿母乳的成分或者效果而已——从最开始仅仅调整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比例,到后来调整蛋白质的组成比例,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再到添加各种微量营养素——尽管婴儿配方奶粉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母乳成分,但只是跟在母乳的后面,一直在模仿,从未能超越。 之所以配方奶粉永远无法超越母乳,是因为,母乳可以根据婴幼儿的需要调整成分,而配方奶粉可没这么智能。婴儿诞生后,前3天的母乳被称为初乳,相对于之后的母乳,初乳中脂肪和乳糖含量较少,能量较低,但却含有10倍的免疫细胞、倍的低聚糖和倍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主要是一些免疫蛋白和生长因子。初乳就像是母亲给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的第一份厚礼,在第一时间为婴儿提供保护,保护其免受感染。而且,如果是早产儿,初乳中还会含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来促进婴儿大脑发育。这些都是婴儿配方奶粉所不具备的。 使用配方奶粉还有个缺点就是需要冲调,远不如母乳来的方便。不论是奶粉,冲调用的水,还是器具,如果不够干净,都有可能会让宝宝生病的。另外,冲调奶粉也不是越浓越好。如果水和奶粉的比例掌握不当,太稀了可能营养不良,太浓了则会增加婴儿肾脏负担。 当然,虽然配方奶比不上母乳,但6个月以内的婴儿,如果因一些原因确实无法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粉是最好的替代品,而不是辅食等其他食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婴儿健康发育所需的营养。 在刚出生的前3个月,母乳喂养的婴儿的生长速度通常要比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更快。然而很多人发现,3个月之后,用奶粉喂养的婴儿反而长得更快一些,于是就认为母乳的营养跟不上婴儿的需要,应该换用配方奶粉,或者引入辅食了。但这个理解是错误的。 因为,研究发现,虽然看起来母乳喂养的婴儿增重不如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快,但是如果只看婴儿的非脂肪增重,会发现还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增重更多一些,也就是说,用奶粉喂养的婴儿增加的更多的是脂肪。 而且,尽管母乳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会慢慢降低,但医学上推测,这种母乳营养成分的降低以及母乳喂养婴儿增重变缓可能是一种自发的调节身体增长的机制。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婴儿时期以及之后的青少年时期,肥胖的风险会降低。 除此之外,还有多项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的概率要低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而且孩子的智力以及认知方面也略优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对于有过敏史的父母,坚持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避免过早引入辅食,也有利于降低婴儿发生过敏的风险。 母乳喂养不仅仅对宝宝有好处,对母亲也同样有很多益处。一方面,哺乳的过程是母子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分泌乳汁是需要能量的,其中一部分就取自母亲怀孕期间积攒下的脂肪。对于健康的母亲来说,母乳喂养的头3个月,每个月可以减重0.8千克!这可比花钱买奶粉再花钱去健身房要划算多了!另外,哺乳也有利于母亲产后各项机能的迅速恢复,还有助于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综上所述,对于正常的母亲以及足月的婴儿,前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完全可以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不需要改用配方奶粉,更不需要过早添加辅食。母乳喂养对于宝宝和妈妈的身体健康都是有好处的。只有当无法母乳喂养的时候,才推荐使用婴儿配方奶粉。 扩展阅读 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不少妈妈无法纯母乳喂养,只能选择婴儿配方奶粉。用配方奶粉喂养,会让宝宝变得不够健康、不够聪明吗?我们来逐条分析一下。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它最能贴合婴幼儿的营养需要,同时也含有配方奶粉所不具备的免疫蛋白和生长因子。近些年来,也有不少关于母乳喂养能够预防肥胖、糖尿病,使宝宝更聪明的研究报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还是会有不少妈妈无法保证一直纯母乳喂养,只能选择婴儿配方奶粉。对于这些妈妈来说,各种宣传“母乳喂养好,人工喂养差”的信息难免令人纠结。用配方奶粉喂养,会让宝宝变得不够健康、不够聪明吗?我们不妨来逐条分析一下。 “牛奶是给小牛吃的”这种说法其实一点儿都没错。牛奶是最适合小牛的,母乳才是最适合人类宝宝的。问题在于,婴儿配方奶粉并不能等同于牛奶。婴儿配方奶粉是根据母乳的成分,使用各种原料精心调配出来,以求模仿母乳的特殊食品。尽管大多数配方奶粉是在牛奶的基础上调配生产的,但是它的组成是接近母乳的,早已跟牛奶有着天壤之别。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对六个月以内的婴儿,若不能母乳喂养,一定要选择婴儿配方奶粉,其他不管是羊奶还是牛奶,都不能直接代替母乳的原因。 很多人一听到化学合成就联想到有害,污染,不健康等词汇。而实际上,正是得益于现代化的生物及化工技术,我们才能更精准地生产我们想要的各种原料,才能让配方奶粉更加接近母乳。婴儿配方奶粉的主要原料来自于各种食品。比如其中的乳糖来自于牛奶,蛋白质通常来自于牛奶或者大豆,脂肪则来自于牛奶或者一些植物油。一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确来自于生物技术或者是化学合成,但也都是食品级纯度的。尽管其中有些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可能不如母乳,但是它们在配方奶粉中的含量也相应地会多一些,从而达到接近于母乳的效果。 关于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的益处,确实有一些相关研究。例如,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的概率也要低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因此若是有条件,能母乳喂养自然最好,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喂养更是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也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对宝宝的健康有一些长期作用,比如有助于预防肥胖,使宝宝成年后具有更低的血液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压等等。母乳喂养还可能与成年后更低的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关,甚至母乳喂养持续超过一个月的母亲自身发生型糖尿病的风险也可能会降低。 不过,母乳的这些健康益处并不一定那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年发布的一份系统综述认为,从长期效果来看,母乳喂养并不能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它对于降低血压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对于肥胖和超重的问题,WHO认为母乳喂养可能会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相关的研究中长时间母乳喂养的例子多来自于高收入、高教育程度的家庭,并不能完全排除这些因素对结果的干扰。而在减少型糖尿病风险方面,WHO认为现有研究太少,仅有的两篇高质量研究结果还互相矛盾,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下结论。 而且,即使是母乳喂养更利于宝宝健康,它与人工喂养的差别也并不是那么大。以肥胖问题为例,一份针对苏格兰五万多名婴儿的研究先是调查了这些婴儿在两个月左右的喂养情况,然后针对其中纯母乳喂养和纯奶粉喂养的婴儿,继续调查了他们在三岁半左右的身体质量指数情况。研究发现从统计学上看,母乳喂养的确与更低的肥胖发生率显著相关。不过具体肥胖风险差别多大呢?这份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宝宝每人中有7人肥胖,而奶粉喂养的宝宝则是每人有9人肥胖。另一份针对捷克三万多名6-14岁的青少年的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曾经母乳喂养过的儿童每人中有9人肥胖,而从未母乳喂养过的则是每人有1人肥胖。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类似。比如有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以使以后发生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5%。要知道目前型糖尿病发病率是6%左右,也就意味着平均个人大约会有6个人发病,而降低风险后则只是变成了每个人有5个人发病。更何况,这些健康风险还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降低。因此,实在无法一直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也无需过于担心。 关于喂养方式对婴儿认知能力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有一些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以在认知能力测试上获得更高一些的分数,于是人们认为母乳喂养的宝宝更聪明。也有研究认为,可能是母乳中的DHA等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婴儿的认知能力有促进作用。然而人体本身无法合成DHA,母乳中的DHA含量完全取决于其在日常膳食中的摄入量。沿海地区居民母乳中的DHA含量通常要比内陆地区的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DHA只是婴儿配方奶粉的可选成分而非必需成分。 世界卫生组织在年发布的综述认为,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在之后的智商测试中获得略高的分数,尽管这种提高幅度非常有限。然而年的一份汇总了84篇学术论文的研究却发现,除了有很多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智力发育,同样也有很多研究发现二者并无关系。另外还有很多起初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更聪明的研究,若是去除掉经济社会地位,父母智商以及教育情况等因素,会发现母乳喂养的影响变弱了,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在分析了这84篇精心挑选的学术论文之后,这项研究认为先前所认为的母乳喂养对宝宝认知能力的影响,应当归功于母亲的认知能力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单纯的母乳喂养很可能无法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智商。 最后还要说明,针对母乳或者奶粉喂养对婴儿健康影响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有很多干扰因素在里面。搞研究尚可只选那些母乳喂养了整六个月和一点儿母乳都没吃的宝宝进行对比,即便如此,研究结果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如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等等。而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可能有的宝宝只吃了一个多月的母乳,也可能有的宝宝吃了很久的母乳却早早就添加了辅食,还有的可能一直是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喂养。这些情况究竟有多大分别,都不是靠一两份研究就能得出确切结论的。 总而言之,母乳仍然是最适合婴儿的食物,也是最安全经济的选择,如果有条件自然还是推荐母乳喂养。不过若是无法母乳喂养,配方奶粉也完全可以保证宝宝健康成长,无需为此过于纠结。随着宝宝的成长,为宝宝提供均衡的日常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理性的教育才是更加重要的。 (来源:果壳网) 回复以下关键字查看相应内容: 爱一点|火车+车次|快递+单号|航班+航班号|百科+查询内容|股票+名称/代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