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脑瘫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前,人们传统地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医生诊断患者为脑瘫后,告诉患者家属这种病没办法治疗,或仅可用针灸、理疗、按摩等方法对症治疗;对较重的肢体畸形,如尖足、下肢交叉等也采用一些外科手术矫形的方法。在我国很多城市的儿童福利院里有许多脑瘫患儿,多数是被遗弃的孤儿。福利院只以收养、护理为主,没有治疗。可以说人们对脑瘫束手无策,在脑瘫是“不治之症”传统认识的影响下而对此放置不管。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竞没有一医院,致使很多患儿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而终身残疾。那时,按照发病率为2‰计算,我国约有多万名脑瘫患儿,如此惊人的数字,可想而知给每位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多么沉重的负担,对每位患儿来说更是深重的灾难。 中国脑瘫康复事业的发展要从年开始说起。 年初,佳木斯医学院(现为佳木斯大学医学院)医院儿科的孙世远医生和笔者在阅读日本学者东京大学有马正高教授连续发表在《日本小儿科诊疗》上的《小儿姿势》一文时受到启迪,开始研究脑瘫的治疗;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外文资料,摘录、翻译、编写成册,并得到了儿科主任李树春的支持,从年开始,确定研究脑性瘫痪课题,首先在佳木斯地区进行了中国正常小儿姿势、小儿反射、Vojta姿势反射及小儿运动发育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正常小儿姿势反射运动功能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更多的脑瘫患儿,亲眼目睹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对康复治疗的强烈企盼,开始意识到儿科的病种随着医学的发展,正在发生着变化,儿科医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治疗小儿脑瘫,尽最大可能减轻伤残程度,是儿科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应该医院,康复医学应该得到发展,这是造福人类的千秋伟业。我们从学习、研究小儿姿势入手,终于找到了方向,确定了以脑瘫为中心的脑损伤研究课题,并把重点放在脑瘫的早期诊断、治疗上,决心为中国的脑瘫患儿开辟一条康复途径。 为便于科学研究及患儿就医,年佳木斯医学院医院开设了小儿发育门诊,这个门诊就是后来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中心的雏形。为进一步向前发展,少走弯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并得到国际上的支援,由孙世远与笔者共同执笔签名,在年的秋天给日本札幌市北海道立肢体不自由儿疗育中心副院长佐久间和子博士写了第一封信,不久收到了她的回信,由此拉开了中日友好共同合作交流、发展中国脑瘫康复事业的序幕。 从年开始,我们研究的课题连续得到专家的认可。年,脑瘫早期诊断研究之一——《名正常婴儿姿势与Vojta姿势反射调查》一文,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同年参加了日木全国第86次小儿科学术会议,在大会上做了发言,并收录在年第87卷第10号《日本小儿科学会》杂志和年第22卷第6期《中华儿科杂志》上。年5月,由日本北海道医师会派遣的第一批日本专家佐久间和子博士与训练部主任技师三岛与志正先生来访中国,在佳木斯医学院做了为期两周的学术交流工作,同时举办了东北三省第一期脑瘫防治学习班,有20多位学员参加。 年6月,我们发表的第二篇论文,脑瘫早期诊断研究之二——《名新生儿原始反射调查及名正常婴儿反射调查》,又获黑龙江省年度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并在年第27卷第6期《中华儿科杂志》上发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建立了佳木斯地区小儿发育正常量表,并综合成为《婴幼儿神经发育综合判定标准表》,不仅在我院常规使用,还通过卫生部的学习班向全国推广,为诊断小儿脑瘫打下了基础。年6月,李树春与孙世远医生应邀赴日本参加Vojta博士举办的为期1个月的脑瘫早期诊断、治疗讲习班,得到Vojta博士的言传身教。 年,第三篇研究论文《智力不足早期诊断》,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经过4年的实地工作和准备,在佳木斯医学院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年6医院儿科成立了脑瘫病房,收住的第一批脑瘫患儿有11名,均由母亲陪住。用引进的Vojta诱导疗法治疗,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以后患儿从全国各地赴我院治疗,结束了医院的历史,使脑瘫的科研、医疗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年,我院成立了小儿脑瘫研究室。 由于患者的迫切需要,为进一步学习国内外治疗脑瘫的其他方法,年,受日本北海道医师会及北海道民间团体邀请,李树春、笔者和陈秀杰三人赴日本学习,其中笔者在北海道札幌医科大学、札幌肢体不自由儿疗育中心学习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及治疗脑瘫的Bobath疗法,陈秀杰在大阪的藁稭学园学习Pet?疗法,回国后马上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年三人在日本学习期间,受到日本友人稻垣是成先生的帮助,为了援助中国的脑瘫事业,他还在日本成立了“李教授应援会”,这个组织对后来的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给予了无私的援助,对疗育中心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三人在日木学习期间,还受到了正在日木访问的时任黑龙江省省长候捷的接见与鼓励。年这个项目正式被黑龙江省政府与日本北海道列为黑龙江省与日本北海道的省道交流项目,至今几十年未变。这些年来中国多次派出研修人员到日本学习,并多次邀请日本优秀专家来中国指导,使佳木斯脑瘫疗育中心在技术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由于多项科研成果的影响和日本的大力支持,佳木斯脑瘫疗育中心的声誉日益扩大。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全体同事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下,几经周折,年在佳木斯医学院,平方米的小儿脑瘫大楼正式峻工了。中国第一所脑瘫疗育中心——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终于在年9月23日迎来开院典礼。中心设有病床80张,同时采用Bobath疗法、Vojta诱导疗法、Pet?疗法治疗脑瘫,从此中国有医院,结束了脑瘫是“不治之症”的历史,它是中国在脑瘫康复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年6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医院)落成开院。它是一个现代化的,集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康复机构。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康复疗育中心。 我国于年(佳木斯)、年(佳木斯)、年(杭州)、年(西安)、6年(长沙)等先后召开了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年)学术研讨会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日本佐久间和子博士等5人出席了会议,我国著名的小儿神经病学专家,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佐启华教授、林庆教授,白求恩医科大学(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孙丹枫教授,上海医科大学的汪梅先教授也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的发言。会议主要讨论与制订了我国小儿脑瘫的定义、分类及今后的科研方向。在第三、第四次会议上颁发了优秀论文奖。第四次会议还邀请了英国、荷兰、香港的专家进行讲学,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小儿脑瘫康复工作的开展。4年《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神经组提出,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不仅有脑损伤还有发育缺陷。6年(长沙)会议,正式强调脑损伤、脑发育缺陷可以引起脑瘫,并正式写在定义中。 ~年黑龙江省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受卫生部优生优育协会委托,在佳木斯举办了三期“全国优生优育脑瘫防治学习班”,有57名学员接受了培训。~年再次受卫生部委托,在佳木斯举办了三期“全国小儿脑瘫康复技术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4名学员接受培训,重点培训我们从国外引进的治疗脑瘫的理学疗法,如Bobath疗法、Vojta诱导疗法及Pet?疗法。目前,这些学员大部分从事脑瘫康复工作,对推动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促进两国的学术交流,并感谢日本的无私援助,黑龙江省政府决定于年10月起将中心命名为黑龙江省中日友好小儿脑瘫防治疗育中心。从年开始,经黑龙江省政府与日本北海道厅福利部协商,将该中心与日本的交流正式纳入双方政府的省道交流计划。该中心接受了日本援助的大量仪器设备,其中有SSD-、SSD-超声装置,X射线机,救护车,血液自动生化装置,诱发电位,脑电图机,心电图机,摄像机,电视机,康复器材,书刊及玩具。这些器材对该中心开展脑瘫康复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各地新设立的防治脑瘫的康复中心逐渐蓬勃发展。如山东省在青岛市专门拨款修建了设备齐全的康复中心,目前已经收治了较多的脑瘫患者;广西省南宁康复中心也初具规模,领导重视,群策群力,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北京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瘫;医院以神经受体疗法治疗脑瘫有其独道之处。「但是脑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疾病,其康复不单纯是治疗方面的问题,还涉及患者今后的学习、教育、职业培训、生活安排等多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与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脑瘫患者回归社会,平等参与社会。目前,在这些方面我国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脑瘫康复事业的出现,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事业的需要。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日益明显,并逐步向前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发掘祖国医学资源,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脑瘫全面康复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