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m.39.net/pf/bdfyy/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是由脑卒中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产生肌张力亢进,并伴有随意运动障碍。患者由于肢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肢体功能恢复受到较大影响,造成患者运动障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由此引发的焦虑、抑郁、淡漠等严重社会心理问题,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肌痉挛是中风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研究表明约有20%~25%的患者在首次发作脑卒中后出现肌痉挛[1]),肌痉挛问题的解决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已成为脑卒中康复研究的重点之重。 1 西医药物治疗 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全身性药物主要有巴氯芬、替扎尼定及盐酸乙哌立松。巴氯芬与GABA受体结合后,可促进GABA释放,起到加强突触前抑制,降低单突触及多突触反射兴奋性的作用,从而有效地缓解痉挛。 局部药物治疗主要通过将神经化学介质(局麻药利多卡因、神经介质石碳酸)及神经毒素(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于痉挛肌肌肉内或支配神经附近处,从而起到降低局部肌张力的作用。 2 传统中医治疗 针刺是中国传统医学常用的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方法。 脑卒中后由于中枢性运动抑制系统失调,中枢对脊髓节段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减少,使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失衡,造成γ运动神经元占优势,下运动神经元功能过度释放,出现肌肉痉挛或过度活跃,同时往往合并拮抗肌的软弱和低肌张力,导致肌肉活动失平衡,表现为运动时肢体难以发动、调节和维持精确的动作,严重时导致运动失能。 针刺不仅能明显改善脑部供血情况,促进神经元的恢复,还可以降低谷氨酸水平,提高γ-氨基丁酸水平,从而有效地减轻肢体痉挛程度[2,3]。 传统中医认为,脑卒中偏瘫痉挛属“痉证”范畴,其病机多为阴血亏虚、络脉淤阻、筋脉失养,治疗上多采用滋阴养血、柔肝缓急、活血化瘀之方。近年来,中药熏蒸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不断推广,也取得不俗成果。 3 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是物理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利用运动的方法,对身体的功能障碍和功能低下,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作用的一种特殊疗法。 其中正确的抗痉挛体位和每日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处理痉挛的最基本方法,可有效地预防肌张力升高和肌肉活动不平衡而发生肌肉缩短和关节囊孪缩,对痉挛肌肉的静力性牵张,包括持续性牵张训练、站立训练、支具的使用等可使亢进的牵张反射活动减弱,从而减轻肌痉挛[4]。 4 矫形器应用 常利用上肢或下肢矫形器矫正痉挛。如用于内收肌痉挛的外展矫形器,用于屈肘肌痉挛的充气压力矫形器,用于足下垂內外翻的踝足矫形器等。其作用除了能防止肌痉挛的加重外,还能防止挛缩,应早期积极采用。 中风后遗症导致的偏瘫又称“偏枯”、“偏风”,乃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运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而发偏枯。红茴香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理气活血化瘀作用,它独特的“回痛”特点可诱发大脑特定区域表现活跃,可加速疾病康复,治疗偏瘫疗效满意。 阳明经多气多血,为偏瘫穴(率谷)选穴首选。上肢偏瘫选手阳明大肠经,头部取偏瘫穴(耳尖上一寸),取穴:肩偶、曲池、外关、合谷、太冲、后溪。下肢偏瘫选足阳明胃经取穴: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悬钟。脑部运动感觉区可予扣刺。 红茴香注射液2-4ml,或红茴香止痛液(红茴香注射液2ml+VBml+生理盐水1-2ml)。注射药量:阿是穴红茴香注射液1-4ml,其他穴位0.5-1ml。每次选3~4个穴位,左右侧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有关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的治疗方法较多,且各种治疗方法疗效肯定。但痉挛的治疗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程、痉挛的严重程度、痉挛的分部情况、并发症及治疗目标,因此要综合分析全面评估,实施各种治疗手段的证据评价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1]Sommerfeld,DisaK,Gripenstedt,Ullabritt,Welmer,Anna-Karin.SpasticityAfterStroke[J].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MedicineRehabilitation,,91(9):-. [2]王顺,张静.不同经穴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大鼠血清cAMP、cGMP含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54-55. [3]王顺,刘鹏.不同经穴针刺对脑卒中偏瘫痉挛大鼠脑组织Glu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55-56. [4]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痛风适合吃香椿吗? ●踝关节扭伤的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足底痛适合通过走“鹅卵石路”按摩穴位治疗吗? ●差点让孟非离开岗位的「跟腱炎」该如何正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