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Dr.Eber孙成彦功能神外 痉挛型脑瘫患者的步态分为四级——跳跃步态、蹲伏步态、膝反张步态、僵直步态,这四种步态对应的是脑瘫病情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随着病情进展,步态逐渐加重,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阻止这一进程。 但现实中某些家长有所顾虑,暂无手术意愿,想继续康复训练观察一段时间,这期间如何放慢异常步态的发展速度?康复训练时需要注意什么? 主动训练代替牵拉治疗 康复的重点在于打好基础,可以进行力量的训练以及适当的牵拉对抗增高的肌张力。做任何牵拉治疗或被动治疗,需保证患儿关节结构的正常。在给痉挛型双下肢瘫患儿做关节牵拉时,注意跟骨及足弓的保护。 不可暴力牵拉,由此产生的疼痛,会对患儿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且牵拉不当反而导致异常步态的提前出现。在康复训练中,我们可以用主动训练代替牵拉治疗。 跳跃步态患儿跟腱的牵拉,可用练习下蹲、上下楼梯,或主动推墙训练等来替代。 蹲伏步态患儿可尝试练习辅助状态下的单腿支撑;如果患儿运动能力比较好,可练习后退行走等。 当患儿呈膝反张步态时,需注意膝关节的保护,而不是牵拉。具体方法: (1)佩戴膝部护具。 (2)运动期间注意保护膝关节,以免膝关节过度伸展,避免做冲击膝关节的运动,尽量少走路或控制行走速度,尽量慢一些。 (3)注意饮食,避免体重过重对膝关节造成过大的负担。 康复治疗并非为改变外观状态 脑瘫治疗是为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使其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实现生活自理,而非注重外观状态的改变。 以尖足为例,康复训练不是着力于让脚后跟着地,而是减少尖足这个状态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目前,手术以外的任何治疗,都只能短暂改善患儿异常步态,不能达到永久疗效,所以追求短期的足跟着地意义并不大。因为症状会反弹,且这类治疗可能导致新的问题,例如由于牵拉不当,内翻足变成外翻足,外翻足治疗难度往往甚于内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