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浙江新闻客户端 本报记者马悦 秋日蓝天,澄澈如洗。9月6日,见到张彩凤的时候,她正要去教室点名。推开门,偌大的教室里不到20个学生,“老师——好——”来自学生奶声奶气的问候,却让她心里乐开了花,“这些是要今晚要住在学校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弄丢了……”和随班阿姨确认过下午情况后,她这才放下心来。 张彩凤是年湖州市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获得者之一。从教19年来,她一直在教师队伍里担任“特种兵”——特教老师。虽然这份职业很少让他们有“桃李满天下”的感觉,但这份职业却带给了他们更多的自豪感:每次看到孩子们新认识了一个字、多掌握了一项生活技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那种幸福感、成就感就像科学家发现了新物质一样。 “现在学校里有多个孩子,大多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还有一些有智力、生理上的缺陷。”张彩凤说,有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大小便不能自理,连吃饭喝水都不会。她只能从“保姆”做起,带孩子们去厕所,手把手地教他(她)们拉裤子、使用卫生纸,常常弄得满手屎尿,有时候手臂上都“挂彩”张彩凤依然对着孩子们甜甜地笑。 曾经有人形容,让自闭症孩子认可一个人,就犹如铁树开花,付出%的努力,能得到0.01%的进步就是巨大的成功。可以说,解读一个自闭症孩子不亚于攻克一道科学难关。19年来,张彩凤几乎每天都在“闯关”。 学生小萍患有严重的自闭症、语言障碍、重度智力障碍,张彩凤从拉拉手、摸摸头,抱抱她、亲亲她,听音乐、做游戏中起步,在一次次地靠近与被推开中,小萍终于认识并记住了她。为了教好孩子,张彩凤向专家请教,尝试使用结构化教学、“地板时光”等教学法,最终摸索出一套适合的训练模式。整整9年的学习,小萍学会了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需求,掌握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张彩凤说,那一刻,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0.01%的奇迹”。 年起来,张彩凤每周一次深入残障儿童家庭,积极承担起为那些无法到校上课的重度、多重障碍孩子上门送教服务。学生小李是徐动型脑瘫,因为运动受阻,颈部不停地晃动,无法控制。张彩凤带领的送教团队专门为小李量身定制了一套个性化教育计划——教她学拼音、认字、使用电脑、手机。刚开始,小李总是按错键,删了又打,打了又删,打一个正确的字要花10分钟。张彩凤总是和蔼地在一旁鼓励她:“不急,慢慢来!”为了克服不自主运动带来的困难,小李付出了比常人多上百倍的努力。现在,她也能熟练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