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www.hhlsq.com/ 徐林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学系主任、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内脑瘫外科第一人,徐林在年就做了亚洲第一例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至今已经做了2万多例脑瘫手术。 7月10日,他带领团队参加“‘同心·共铸中国心’甘南行大型医疗公益活动”,来到海拔米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进行义诊巡诊、脑瘫筛查。团队利用徐林研制的获得国家专利的神经阈值刺激仪,为3名藏族贫困脑瘫儿童做了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耗时不超过4个小时。 (徐林团队医护人员制作的体位垫。赵毅/摄) 手术患者是3个患有痉挛型脑瘫的病人,最小的8岁,最大的13岁,都有一定行走能力,但行走不稳、步态很差,手术指征明确。“手术主要是靠打断过强的牵张反射解除痉挛,病人有行走基础,通过外科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效果会立竿见影。”徐林说。 (徐林团队和当地医生为脑瘫患者进行手术。赵毅/摄) 这是徐林第二次来甘南开展义诊活动,“医院的规模、医疗设施还是比较差的。”徐林说,第一次来甘南义诊的时候,当地没有开展手术的条件,他就带了两个脑瘫患者回北京治疗。虽然手术后效果很好,但是考虑到把所有患者都带到北京不现实,患者和家属需要住宿、吃饭、排队住院,而且,术后病人需要平卧,行动不方便。所以,徐林决定在当地做手术。 (徐林团队和当地医生为脑瘫患者进行手术。赵毅/摄) 在高原地区手术,对于医生的考验特别大,这里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低,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医生,进入手术室,带上口罩,即便技术熟练,每台手术也要近1小时。徐林说,有一次在香格里拉做脑瘫手术,当地海拔米左右,每台手术结束必须去吸氧,再做第二台。“医生的精力、体力消耗都很大。” 此外,帮扶地区医疗条件落后也成了手术的“拦路虎”。徐林每次义诊都带着精干的团队和必要的手术设备、器械。年,徐林设计、研发了神经阈值刺激仪,并获得国家专利,手术室里的大设备“摇身一变”,成了箱子一样的小仪器,“大型仪器不方便携带、价格贵、使用起来繁琐复杂,下基层比较困难,我就和工程师一块研究,将仪器中必要的部分保留下来,改造成小型的神经阈值刺激仪,手术中也可以教基层医护人员,我们就是要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徐林说。 (神经阈值刺激仪。赵毅/摄) 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看到孩子们患病以后,父母带着他们四处奔波、寻医求药,花费大量钱财和精力,徐林表示,“要实现精准扶贫,真正地帮患者从残疾变成较为正常、能回馈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张曼玉)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