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关节挛缩的发病机制 (一)外伤 关节周围外伤后引起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关节囊的损伤破裂、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肉的损伤,由于损伤引起的本体感受器的破坏、创伤后血肿纤维化与瘢痕粘连、关节囊及附近组织的粘连与挛缩,以及跨关节的肌肉、肌腱与周围滑囊等组织挛缩和粘连,使肌腱上下滑移幅度缩小,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等都有可能引起关节挛缩的发生。Nesterenko等[2]的研究中对照组老鼠予以膝关节屈曲固定8周,实验组老鼠除固定外,通过膝关节过伸使关节囊破裂,结果表明关节囊破裂的老鼠发生了更加严重的关节挛缩。Onoda等[3]将实验小鼠分为3组:第1组将膝关节屈曲°固定,同时关节腔内注入新鲜血液;第2组将膝关节屈曲°固定,同时关节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第3组膝关节不予以屈曲固定,关节腔内注入新鲜血液,研究结果表明关节固定同时关节内血液注射会引起严重的关节囊粘连和关节活动受限,加剧关节挛缩的进展。外伤后引起关节周围组织的直接损伤,以及创伤后出血等的发生引起关节周围组织粘连,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关节活动,促进关节挛缩的发生、发展。 (二)固定 骨关节创伤后常需进行外固定。固定后可以防止组织移位而造成继发性损伤,促进组织修复。同时,关节固定也可以用来减少创伤引起的疼痛和防止关节炎急性期的损伤。但另一方面,在关节固定后,特别是不适当的外固定、超时间的外固定都容易导致关节挛缩的发生。Kojima等[4]的研究显示:鼠膝关节屈曲位固定形成关节挛缩后,挛缩关节会出现关节软骨表面纤维化、滑膜脂肪萎缩、滑膜下层纤维化以及微血管系统扩张充血。关节固定后引起关节挛缩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固定使得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关节腔内滑液流动减慢,使得血液及滑液循环发生改变,组织和肌肉间形成水肿,发生粘连,同时关节囊和韧带等组织因缺血出现营养不良、挛缩、活动受限,进而影响关节活动,促进关节挛缩的发生、发展。 2.长期固定引起机械刺激的改变激发一系列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上非生理的适应性改变,周围组织所受应力下降,为适应这种变化,组织将进行重建,从而导致其力学特性的改变,最终引起关节组织形态上的变化,导致关节挛缩的发生[5]。 3.关节长期固定,使得关节周围肌肉长期处于不活动状态,使得肌膜硬化,弹性减弱,此时由于肌膜的限制,整块肌肉的延展性丧失,进而引起肌性挛缩[6]。 4.关节长期固定使得关节内多种组织,例如关节囊和关节软骨等发生粘连和短缩,进而限制关节活动,促进关节挛缩的发生与发展。 二、神经系统疾病 除了外伤和长期固定等可能导致关节挛缩外,关节挛缩还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脑外伤以及脑瘫等的并发症。脑卒中后关节挛缩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肢体缺乏神经支配和营养作用,肢体活动减少,进而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纤维粘连,同时伴有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挛缩,致使关节活动障碍。部分脑瘫患者也会并发关节挛缩,其中最主要的脑瘫类型是痉挛型脑瘫。痉挛型脑瘫导致关节挛缩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该型患儿长时间肌张力过高,造成肌肉痉挛、肌肉麻痹,关节活动减少,从而限制日常生活中关节的自然活动,产生制动的效果。同时,由于肌内痉挛,使得关节部位的软骨所要承受的压力不断加大,从而更易造成关节源性挛缩。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脑瘫患者关节挛缩的发生。总的来说,这些疾病导致关节挛缩发生的基本机制主要是关节缺乏活动,肌肉、肌腱短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纤维化等。 三、其他 除了以上几种原因之外,关节挛缩的发生还可能与患者年龄、存在的基础疾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坐卧位等习惯有关。 挛缩的预防 尽量消除导致挛缩的病因,在纤维组织挛缩未形成或关节内外粘连开始之前,温和持续地牵引关节级周围组织,可防止纤维挛缩和松解粘连,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韧带的萎缩。早期进行被动活动训练,应用专用器械使关节在一定关节活动范围内缓慢的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粘连和挛缩。 康复治疗 关节挛缩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也可辅以水疗、热疗等方法,或借助于矫形器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体位 烧伤和骨骼肌肉软组织的损伤,尤其是近关节的损伤及神经损伤后,保持关节于功能位,可以减少挛缩,或者减轻挛缩的后果。对于处于卧位的患者,可以用枕头、毛巾等软性织物帮助保持关节的固定。有明显挛缩倾向的患者,可用石膏或塑料矫形器。 2 物理治疗 挛缩的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超声波、水疗、蜡疗、泥疗、红外线治疗。物理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肌痉挛,减少胶原弹性,增加其伸展性,减少运动阻力的作用。水疗也是治疗挛缩的好方法,温水浴包括旋涡浴、水下运动等,是十分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热水可以增加挛缩组织的弹性,旋涡浴有按摩的作用,水下运动能利用水的浮力减轻运动的重力和阻力。 3 运动治疗 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是利用软组织的可塑性和对粘连松解的作用。被动运动时,每次运动要达到最大活动范围,用力要以患者耐受为宜,一般以感觉轻度疼痛为限。被动运动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使关节屈伸达到极限,反复运动10次。 牵引:持续的牵引是治疗关节挛缩的常用方法,利用器械施加的牵引力对患关节进行一定时间的被动持续牵引,可以使挛缩的纤维组织产生更多的塑性延长。对于轻、中度的挛缩,每次牵引治疗为20-30分钟,每日两次,严重的挛缩,治疗时间要加长,30分钟或更长时间,每日两次。在牵引治疗前,用加热装置给肌腱或关节囊加热,可使治疗效果更好。 4 应用矫形器 矫形器是矫治关节挛缩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在关节被动运动后,应用矫形器固定关节于功能位,进行持续的牵引极为重要。 动态矫形器:动态矫形器利用挛缩组织蠕变的原理,逐渐降低结缔组织的抵抗,增加其可塑性和关节活动范围。动态矫形器的优点是有按照需要定向持续加力的作用,而且牵引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主动运动。但是动态矫形器的力量有限,所以适用于上肢的肘、腕和指关节。 静态矫形器:如颈矫形器,可以预防颈部植皮后的瘢痕挛缩,膝踝足矫形器可以防治膝踝关节损伤或烧伤后的挛缩。 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可在术后早期固定关节于理想的最大角度,也可在康复治疗进展期巩固疗效。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的原理是当被动运动达到运动极限时热塑矫形器维持活动范围,等待2-3天后,挛缩组织已经蠕变时再进行第二次被动运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然后重塑矫形器,如此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