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蜕变

发布时间:2021-3-5

这是医院

经过28年的变迁

已经发生质的蜕变......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

  就在19天前,衢州精神卫生史翻开崭新的一页:医院牵头,包括江山、开化、常山、衢医院为成员单位的“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成立。

  都说历史和时间是一种铭记,时间拨回到年。这所大家眼中的“疯人院”在偏僻的花园岗建起,破旧的矮房,医院的真实写照,也由此开始了一段探索与发展之路。

  光阴如梭。年2月26日,在原址对面的白云北大道号,两幢矗立的“L”型楼格外耀眼,与周边的高楼交相辉映,一家以精神卫生、康复医疗为特医院——医院正式搬迁。

  虽非高山仰止,亦是惊鸿一瞥;虽非云雾锁空,亦是秋水击石。漫漫发展路,三院一步一脚印打下坚实的基础。近三年来,三院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硬件设施翻天覆地,人才队伍、学科发展稳步有序,发展的每一步都闪耀着光芒:业务量三年翻一番,从年的多万元,到如今破亿元;住院病人从多名,到现在的近名;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全省第一;柯城、衢江两区免费服药惠及0余人;医院等级成功升级为“三乙”,获得省文明单位、医院、医院等荣誉;充分发挥专科优势,设立安康病区,为G20保驾护航,为社会稳定做出巨大贡献;专家下沉,打造奠定行业内龙头地位;优秀员工郑利锋获得最美衢州人提名奖;成立医疗集团,“结亲”业内全国前三,“抱团”4医院……

  28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的步履。三院实现了从蹒跚学步到立身潮流的跨越。

1

亮点一:精防工作,全省前列   “崭新、干净、舒适”这是多数人对新三院的最大感受,透过华丽的外表,一个个闪光的亮点依然犀利。   三院不仅仅是一家医疗机构,也是衢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同时,市精神防治办公室也设在该院,因此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防治(以下简称精防)工作。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是一个地区是否安定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存在如果管理不到位,疾病容易复发,受病情控制存在着暴力倾向明显、伤害他人等不特定、病发时间不固定、作案地点不确定、身强力壮不易控制等问题,令家人们备感痛苦。   近年来,三院花大力气致力于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为了做好精防工作,三院每年都要多次组织专题讲座、培训班,并邀请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医疗机构专家前来授课,为全市精神科医生、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人员、责任医生进行千人次的培训。   培训后的精防医生如同织起了一张精防网,跑遍全市各个乡镇,走村入户进行排查。数据显示,全市确诊为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检出率为4.49%。,列全省第一。在管患者人,管理率为91.01%,规范管理率为75.56%;病情为稳定与基本稳定人,病情稳定率为88.27%;规律服药+间断服药人,服药率为65.71%,均列全省前列。

2

亮点二:免费服药,千人受益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是三院一直贯彻的服务理念,这样医院的服务文化之中,也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中。   去年1月,市卫计、市社保、市财政、市民政与市残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市区精神残疾人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费用全额保障工作的通知》(衢市残〔〕5号),从年1月1日开始对柯城、衢江两区精神残疾人门诊服用基本抗精神病药物实行全额保障,医院设在三院。   政策虽好,但操作起来谈何容易,据初步估算,这类人群达到两三千人,要让这么大的群体了解政策并前来就诊并非易事。为此,医院通过媒体多次宣传免费服药政策,并派工作人员到社区上门宣教,利用过年、国庆等放假期间走村入户,把一个个病人“请”到三院办理免费服药。由于患者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对于规定的办理手续往往无法一次完成,为此,医院工作人员跑部门沟通协调,多次简化办理手续,方便患者办理。   据统计,截止到目前,柯城、衢江两区已有名患者办理免费服药。从今年1月至9月,就诊次数次,总金额约万元,全额保障结算金额约万元。如今,施行免费服药政策后,重性精神病患者服用到合理的药物,实实在在省了钱,减轻了生活负担。该项工作目前仍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对患者家庭和社会稳定都意义非凡。   免费服药政策不仅让患者及其家庭受益,对医院来说,虽是一项政府公益服务,但通过医院的影响力和社会公益性,也是督促、监管病人的一剂良方。自免费服药开始施行后,医院监管了更多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也更好地掌握了他们的病情。“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就可以对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每一位办理免费服药的患者都记录在案,如果发现哪位患者没来领药,我们将发出一个预警信号,提醒当地卫生院或直管部门注意该患者,监测病情情况。”医院精神科医生周波说。

3

亮点三:治愈心灵,维稳社会   年2月,三院开设安康病区,负责全市肇事肇祸、无主等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工作。安康病区的开设,为平安衢州建设做出贡献,尤其是今年G20期间,病区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放弃节假日,承担了重大的任务。截止到目前,安康病区共收治患者多人,为社会稳定做出较大贡献。   正所谓“心病还得心药治”,在安康病区,肇事肇祸、无主等重性精神病患者经过长期精心的治疗护理后,精神上的病情日渐稳定,甚至已经治愈,思念家乡、亲人的人之常情,也逐渐被医护人员唤醒,因此他们心里反而空落落。如何让病人的心灵找到归宿,让他们精神上有所寄托,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成了安康病区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找到亲人,不仅是患者的心理需求,也是稳定病情的重要保障。   帮助患者成功找到亲人,重获亲情温暖,让患者的心灵得到寄托,病情稳定,好转后踏上回家路,这已经成为安康病区所有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到目前为止,安康病区里共多名患者,其中30%都是流浪者,他们说不出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平时除了要护理患者的吃、喝、拉、撒、睡,在每天早晨,医务人员都要对这些无名氏采集信息。   “运气好的话,会问出来一个名字,但是不是他本人的,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收集到什么,我们都会登记在无名氏查询登记表上,等有用信息收集得差不多了,就联系救助站,看看能否查询到患者信息。”安康病区护士余积松坦言,“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在哪?家里还有什么人?”这些问题对患者来说都非常难,需要反复询问或是连哄带骗,有时患者透露的信息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压根就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虽然工作艰难,但短短一年多时间,安康病区已成功将40多位无名氏送回家,最远送至四川、贵州、黑龙江、湖北等地,衢州本地的也不在少数。“医院能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心里是很孤单的,希望他们尽快回归家庭,得到应有的温暖。”余积松说,在生活护理的基础上,注重心理护理,不光要为患者治疗生理上的疾病,更要抚慰患者的心灵。

4

亮点四:专家下沉,助力基层   “双下沉、两提升”无疑是近年来医疗界的关键词,为破解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现状,“双下沉、两提升”工程于年启动,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为手段,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流向基层,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深化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三院积极打造“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新格局,作为全市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三院承担着全市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工作。年4月,与航埠卫生院开展业务合作;年11月,医院合作,在该院开设精神门诊;今年3月3日,医院合作,在该院开设精神科门诊,切切实实把优质精神卫生医疗资源“下沉”。   与此同时,医院还与江山市上余镇卫生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重点合作型合作办医机制,每周一天派专家前往坐诊查房,实现分级医疗、互利共赢,加快优质资源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这也开启了双方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此外,医院还与学校“联姻”,助推学校“心理减压”活动。在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心理咨询门诊,今年1月,医院在衢州二中设立了“胡伟明专家工作室”。从专家下沉、结对帮扶,到进校园设立专家工作室,这一连串举动彰显着三院在精神专科领域的龙头地位。

5

亮点五:医者仁心,彰显大爱   大爱无疆,大音希声。多年来,医院积极发展公益事业,努力创建最美行业,勇担社会责任。建立慈爱基金,为贫困大学生捐款;面对陌生人的不适,医护人员院外紧急施救,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成立黄手环俱乐部关爱老年痴呆患者,志愿者团队服务社区、养老院……一系列爱心之举,温暖每个人的心灵。   开化中学毕业生吴涛一直有个成为医生的梦想,去年高考考出了分(理科),被浙江大学医学院录取。然而,医学院要读5年,仅一年的学费就要元,还不包括1元的住宿费和其他学杂费、生活费。从《衢州晚报》得知这一情况后,三院领导决定与吴涛结对帮扶,帮助他完成大学五年学业。为此,医院筹备慈爱基金,由员工捐款,每年为吴涛资助元。   去年,三院与市残联合医院及七彩梦幼儿园,帮助脑瘫儿童康复治疗。同时,托管市福利院的医疗康复工作,为老人和儿童提高医疗保障。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年痴呆患者增多。去年6月,三院成立了浙西地区首个关爱老年痴呆群体的“三院黄手环”俱乐部。一年多来,黄手环俱乐部的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10次走进社区、学校、养老院宣传老年痴呆知识,免费发放黄手环。9月21日老年痴呆日,黄手环俱乐部又启动为全市名老人免费筛查老年痴呆活动,充分体现了三院职工的社会责任担当。   5月21日,G高铁途经金华时,高铁上一位小伙子突发不适,出差回衢的寿棘、张驰、张治华三位医护人员紧急施救,帮助小伙渡过难关。拥有位成员的三院志愿者团队经常前往社区、养老院进行义诊等活动。医院职工郑利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了20年,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也赢得了“最美衢州人提名奖”。   爱人者,人恒爱之。每位员工心中都怀有仁爱之心,正因如此,医院的公益事业才得以健康蓬勃地发展。

6

亮点六:抱团发展,再次起航   9月22日上午,三院与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精神病学科专业机构之一——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喜结“亲家”,签约建立协作关系,三院成为“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协作单位”。同时,三院牵头与我市4家县(市、区)医院签约,成立“医院医疗集团”。   据了解,双方协作期为三年,期间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每月一次派1名副高以上(含副高)精神科医师到三院开展现场指导、学术讲座、教学查房、专家门诊等工作,并提供人员培养、进修培训机会。   今后,医院医疗集团将发挥三院区域精神卫生中心的辐射带头作用,紧紧依托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科技创新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式,带动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协同发展,提升成员单位乃至全市的精神卫生技术水平,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通过借力发展,让我市重性精神障碍疾病治疗能力走到全省前列,让心理咨询与治疗实现跨越式发展。”医院院长叶金林如此表态。同时,医院成抱团发展模式,打造资源共享的就医新格局。   据了解,江山四院、开化三院、常山三院、医院,医院联手组成医疗集团,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被视为推进分级诊疗的良方,可以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四家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均表示:“医疗集团的成立,建立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等合作模式,三院专家坐诊基层,手把手带、手把手教,使得医生的业务能力快速提高。对患者而言,在家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   衢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陈根成表示,此次“医院医疗集团”的组建,是全面落实“双下沉、两提升”要求,推进医改纵深发展的一次实践。医疗集团就像一根纽带,拉近成员单位之间距离,加强彼此的联系,使其形成一股合力。医疗集团的组建,也将有效提升全市精神卫生医疗服务综合实力,促进各成员单位的专科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医疗集团的组建最终惠及的是我市精神疾病患者,使他们在县域内就能享受到优质专业和规范的专科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早日康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高速发展的三年之后,三院将蓄力再次起航,紧紧围绕创“三甲”为中心,医院和医养结合两大平台,努力建设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和康复医学四大中心,实现新的飞越。

转自10月11日《衢州日报》3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buaw.com/alfx/10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s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乘车路线:18路、112路、43路、30路、36路、45路 电子邮箱: lidekdfq@163.com
    版权所有:痉挛性脑瘫